第一部 卧龙寨 第十六章 老光棍子的爱情故事-第2/5页

加入书签
    赵大山被赵淌油第二次揪出来之后,他心里还是老大地不服,总以为自己没有哪门子的错,尽管这样,他还是被推来搡去地挨了一阵子的批斗。他心里憋气,又加上浇了一场大雨,整个人就一下子病倒了,大烧一直不退,吊腾得差点儿去见了阎王爷,才给假释回来了。人还没有到寨子,就听人说“四qing”前捡到的哪个位置女人丢下孩子跟一个红人出去闹啥子运动去了。从那之后,赵大山就带着三岁的孩子熬日子,虽说日子过得不上算,可他膝下有子,心里有望,也算是踏实。可谁也没有料到,赵大山的儿子命短,六八年一场急病就挺不住了,两条小腿一抻,就不顾命苦的老子赵大山了。赵大山哭得死去活来,最终还是没能把儿子哭活过来。女人走了,儿子没了,赵大山觉得真的是没个啥子指望了,就又仿着《三国》里《柴桑口卧龙吊孝》的四字句发了一通概括——“呜呼苍天,心里不平,光棍一条,任你折腾!年轻懵懂,不禁怂恿。豪言壮语,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天天拼命。糊里糊涂,头青蛋肿。牛棚马厩,天天挨斗。头剃阴阳,不鬼不兽。战战兢兢,胜过害病。说的像唱,其实做梦。苦了大众,好了驴熊。活受活受,活着就受。谁不想死,就没受够。丢妻丧子,没有奔头。天长地久,不死也瘦。一死了之,都到尽头。”

    发完这通感慨之后,三更半夜他就抹着眼泪去投桑河水。刚到桑河岸上,还没来得及往水里去,他却听见有人在河岸下面小声地哭,仔细听了,还是一个女子。他抹了一下眼泪,仔细听了一阵,原来这女子也是来这儿寻短见。他咋的也没有料到这个世上还有人要跟自己一道儿去那边的世界。他走进那个女子,原来是上海来的下放知青夏菁。夏菁出身不好,心红根不正,一家人眼下是劳教的劳教,下放的下放,散了一样。在这些下放的日子里,她渐渐地感觉到身心俱惫,看不见前方还会有什么希望,就三更半夜跑到桑河岸边寻死解脱。只是她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遇见了赵大山。

    可能是对生命的痛惜吧,赵大山再也没有寻死的想法儿了,而是上前劝着夏菁要勇敢地活下去。两个人在桑河岸上坐下来说了很多的话,最后,谁也没有往桑河里跳,而是一同回到了寨子里。在以后的劳动生产中,赵大山知道夏菁一个姑娘家身单力薄,又是大地方下来的,吃不消土地上的活计,总是暗下里帮上她一把儿。夏菁也看得出来,赵大山人实,是个靠得住的男人,虽说他有过老婆孩子,毕竟眼下又是光棍一条。尽管赵大山没什么文化,可他会讲《三国》,会讲《水浒》,有时候还会用《三国》和《水浒》里的故事说叨眼下的很多事儿。晚上收工吃过饭之后睡不踏实,她就经常跑赵大山那儿听赵大山给她讲《三国》,讲《水浒》,渐渐地,两个人的心靠得近了。私下里两个人热和了将近两年,正准备请几个客人吃个喜糖喝个喜酒两个人搬到一块儿吃住,上海那边来了催急电报,让夏菁火速赶回上海。夏菁匆匆收拾了两件衣裳,就回了上海。在临行前,她反复嘱咐赵大山要等着她回来。可是,不知道夏菁回上海之后出了啥事儿,一去就再也没有消息,就连半张书信也没有捎来。有人说大概是夏菁受家里的牵连出大事儿了,有人说可能是夏菁回去找到好工作,再也不愿意回这个寨子了,反正人们说啥的都有。可是,赵大山仍旧记住夏菁临行前的话,一直等着她能回来。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天上的大雁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树叶儿也是落了生生了落,赵大山终归还是没能盼回夏菁。寨子里有热心的人家劝着赵大山,说这样等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趁着年轻再拾掇一个人进门儿。可赵大山一直摇头,就这样拉到现在,仍是光条条的一根独杆儿。

    赵大山哽哽噎噎地哭过一阵儿,不由得抬头向窗外瞅了一眼。窗外是光光亮亮地一片,这个时候他似乎才记得这个月又过了一半了。月亮下面的这样白花花的一片,不知咋的了,一下子又把他赵大山小时候的光景给映到他的眼前了。那个时候,每到这样的月夜,整个寨子里的孩子们都会聚到一起,一窝蜂儿似的疯个没够。不过,他倒不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没头没尾儿地吵闹,总是习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别的孩子像吃了疯药似的上蹿下跳地爬高上低。这个时候,张老驴的妹子玉芝也总会不声不响地陪着赵大山在旁边看别的孩子闹哄,时不时地也会陪着赵大山看着翻跟头的孩子撞成一窝堆儿而大笑。赵大山想到这儿,不禁揉了揉眼泪苦笑了一下,把手里的《三国》又小心地放回到那个土台子下面的肚子里,不由得就扯开了腿上的盖被,屁股慢慢拧着就两脚在地上蹚到了地上的鞋子,嘴里咬着那根烟袋,带上房门就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