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四十章-第5/8页

加入书签
    太傅仍如往日,一面处理政务,一面又抽出时间,教小皇帝读书。小皇帝很聪明,对太傅更是尊敬,甚至喜欢上了太傅的独女,在十五岁那年,亲自向太傅求娶。

    太傅答应了,二人很快成婚。

    皇帝十六岁时,太傅还政,从此,皇帝便亲自处理政务。

    “可人都是会习惯的,皇帝到底稚嫩,手段也青涩,处理政务之时也常出错,大臣们是听惯太傅号令的,且太傅把持朝政前前后后十余年,这朝中已多半都是他的门人他的故吏,娘娘说,这情形下,若是陛下与太傅起冲突,大臣们是听皇帝的,还是听太傅的”苏都问道。

    郑宓不答。

    苏都接着道“小的原是侍奉先帝的,陛下出生后,才到东宫伺候。一路亲眼看着的,可连我,都未瞧出原来陛下对太傅不满已久。陛下实在能忍。赵梁入宫时是最底下的杂役,常受人欺负,有一回,他被几名宦官围殴,被郑家小姐看到了,郑家小姐可怜他,将他唤到身前,问他叫什么,何处当差,小小年纪,怎么就入了宫。”

    郑宓垂下眸子,此事她知道,当年姑母身边的宫人曾无意间提起过。

    “那时陛下恰好就在身边,郑家小姐动了恻隐之心,便求陛下,能否给他换个差使。陛下直接将人调到了身边,当做近侍差遣。那时没觉得如何,而今想来,陛下大抵是将赵梁当做太傅的眼线,让他留在身边”苏都细细地回想,分析,“而后给予好处,收买他,将他变成自己人。因此五年前,赵梁才逃过一劫,直至如今仍受信任。”

    这些年,苏都不知分析过多少回,说的时候有些杂乱,说完了赵梁,又说回皇帝“陛下年少时,太傅待他很是严厉,背不出文章,常罚他抄写。后来,到陛下十来岁时,太傅便温和许多,教导时更是处处恭敬,但一旦陛下有过,他仍是直言不讳,恳请陛下改过。”

    “我记得大约是陛下十八岁那年,国舅瞧上了一名民妇,仗着身份权势,命人当着那民妇的面打死了她的丈夫,摔死了她尚在襁褓的幼子,又一把火烧了她的家,而后将她强抢入府,那民妇忍耐了数月,寻到机会逃出府邸,直奔京兆府鸣冤,诉说完冤情后,当着围观百姓与京兆府尹的面,撞死在了公堂上。此事掀起轩然大波,大臣们不敢处置,便呈到了太傅的案头。太傅命人查实,确认民妇所言皆实,便将国舅下狱,判了斩立决。”

    此事苏都印象极深,说得也格外详尽“那时陛下亲政已两年,但大权还在太傅手中。他与国舅感情很深,太后娘娘临终前曾拉着陛下的手,要他答应照顾国舅一生富贵无虞,他答应了,太后方合眼的。故而闻说此事,他急得不行,忙令人将太傅请来,苦苦哀求,要太傅放国舅一条生路。小的当时就在殿中,太傅拒绝了,说国舅心狠手辣,为人歹毒,全无敬畏之心,今日纵容,来日必还有人落入他之手,受他戕害。陛下便道改判流放,不让他回京。”

    “陛下两年间已做成不少事了,且太傅也还政,平日里从无僭越之处,故而陛下那时虽急,却是有十足把握太傅会让步的。但太傅当了大半辈子官,如何不知其中的猫腻,今日改派流放,国舅到了流放之地,便会更肆无忌惮,当地官员碍着天子必奈何不得他,由得他为非作歹,再过上数年,寻个由头大赦天下,国舅也就回来了。枉死之人的冤屈向谁讨回太傅自是不答应。陛下这才急了,便与太傅争吵起来,太傅始终不肯让步,非要判国舅斩刑,陛下争吵不行,第二日,他亲自书写诏书,盖上玉玺,诏令赦国舅之罪,改判流放。然而诏书自宫中颁下,一路无人奉诏。”

    郑宓想象得到,皇帝那时多惊恐,原以为亲政之后,已在朝中立稳脚步,加上天子之尊,纵是无法与太傅抗衡,至少也能让众人看到他的决心,从而手下留情。结果他亲手写的诏书,颁布下去,竟无一人奉诏,满朝文武,无一人帮他,天下万民,无一人听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