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神都篇七-第4/10页

加入书签
    孙右卿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道:“殿下既然要游学天下各州,就一定要依祖训,多去民间看看,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各州郡的大城上,城中的繁华与官员们自吹自擂的政绩,不能代表我大恒的真实面貌。想要了解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所在,多到民间、多到百姓中间去,去看看那里的人和事,才能理解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有多难,有多不容易。”

    秦慕羽懂事地点点头,“上书堂的宋先生,与孙爷爷一样,也是劝我出了神都不要眼高手低,要处处留心观察,不要被各大州府郡城的繁荣蒙蔽了双眼,要多到乡下走走看看。”

    孙右卿捻须说道:“宋万里家的小子,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读遍了人间书,尝遍了人间苦,又被宋尚书安排在最为艰苦的地方,在那县官的位置上摸爬滚打十几年,回到神都后,成了个肯为天下贫苦人发声之人。若不是这样,他也不能一年内连升数级,直至成为了你们的老师。”

    “宋先生确是大才,不过……”秦慕羽话锋一转,嬉皮笑脸地说道,“学问再高,于我而言却是对牛弹琴,唉,愧对宋先生教诲了。上书堂的每次随考,我的成绩都惨不忍睹,宋先生对我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每次想发作只好找我伴读的麻烦,可苏骧那是出了名的好学生,宋先生舍不得打也舍不得骂,哈哈,那是相当头疼咯。据说知道我要远足游学那天,老宋高兴地多喝了几杯,还破天荒耽误了下午的课,嘿嘿,可真是千古奇闻,闻所未闻呐。”

    “宋先生还是出了名的好脾气,遇到你这个学生也算命中遭劫。不过世间道理只有一部分是由书本得来,大部分的道理还得自己去见、去听、去想、去悟。听书读书始觉浅薄,终归要落在学以致用这四个字上,唯有知行合一,事必躬亲,方能将书本道理与世间本源融会贯通。让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子出门远游,部分缘由也正出自于此。其实像殿下这样不擅功课却终成栋梁之人,古往今来,也不在少数。不然古贤也不会说出什么诸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这样的至理名言。”

    秦慕羽听着顺耳,他今天心情极佳,于是别别扭扭做了句歪诗。“他日若遂心中志,马踏素霜可汗帐。”

    孙右卿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心中笑道,马踏素霜?怕是要让你失望咯,那座蛮族历史上最为雄伟的草原之城,早已荒废于残酷的蛮族内战之中,它的残垣断壁也一并随着那个草原帝国,湮没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一老一少又一道开始晒书,他俩有一句没一句聊着,直到演武场那边二通鼓响才停下手来。

    二通鼓响意味着参加分阵对垒的两方队伍就要开始进场了。晒书时,孙大祭酒告诉了秦慕羽今天六场对阵分别是由谁领军,秦慕羽对其他场次兴趣平平,唯独那第三场的领军之人才让他提起了些许兴趣,姑苏州江伯文对阵纳言家长子纳言卓林。

    听到纳言卓林这个名字,秦慕羽脸色阴沉了下来。纳言家本就是北方蛮族一支实力弱小的部落,百年前纳言家的土地和财富被蛮族最强大的雷部抢夺,他们被迫南迁归附大恒。在蛰伏数十年后,纳言家那一代的家主得到了秦慕羽的祖父——元成帝秦纲的垂青,得以白身侍奉在皇帝身边。直至元成帝晚年太子秦徵第一次北伐时,那位纳言家家主的儿子纳言炅作为向导在北伐中立有大功,之后才名正言顺在大恒朝廷获得官职,等到元成帝薨逝,太子秦徵登基后,纳言炅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

    而这个纳言卓林靠着其父纳言炅才获得一个上书堂陪读的名额,成了一众皇子的伴读。纳言家费尽心思将子嗣送入上书堂的目的很明确,靠着攀附皇家子嗣来巩固自己得来不易的地位。而他们选上的皇子,就是那个有着一半蛮族血统的二皇子秦慕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