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变石猫眼

加入书签


    第七百六十四章 变石猫眼

    谈好价钱,准备付钱的时候,吴掌柜的儿子拿着东西回来了。

    吴掌柜亲自打开了锦盒,把里面的笔筒拿了出来,随即有些不舍的放到冯正生面前:“冯先生,您看看对不对。”

    冯正生笑着问道:“你可别后悔喽。”

    吴掌柜坚定地说:“肯定不会后悔,正好断了念想。”

    “那我不客气了。”

    冯正生点了点头,拿起笔筒看了片刻,让孟子涛帮忙鉴定。

    前说过,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乃康熙御窑之名品,故宫等大型艺术品博物馆均有收藏。此器为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器底露胎,底心内凹施釉,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外壁青花小楷《圣主得贤臣颂》全,后钤印釉里红“熙朝传古”篆书方款。

    这笔筒之所以是名品,其实和它的工艺是分不开的,虽然釉里红只是一块小小的印章,在烧制的困难程度也会大增。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心经全篇是260个字,而《圣主得贤臣颂》全有781个字,还三倍的心经多一个字,这781个字全都集在高不过16厘米多,直径不过19厘米的笔筒,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何况写成之后还要把它烧制成笔筒更困难了。

    正是这些方面的原因,以及它的时代背影等等,使得这类笔筒成为了名神作书吧。

    言归正传,片刻后,孟子涛笑着对着冯正生点了点头。

    冯正生笑着对吴掌柜说:“行了,我也不让你吃亏,这只笔筒算你130万吧,怎么样?”

    去年的时候,有拍卖会拍出过同类笔筒,成交价是120万多一些,但还要去掉佣金等等,再加拍卖会不便利,也有不确定性,冯正生给出的价钱还是挺合适的

    既然价钱合适,吴掌柜也痛快地同意了,只是心里或多或少还有些不舍。

    又坐了一会,冯正生带着孟子涛告辞,走出古玩店,看到天色也不早了,准备回去。

    两人边说边走向停车的地方,快要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发现路边多了一个小摊,摊主是个四五十岁的男子,此时正跟一位年轻人争执着什么。

    两人走近了,听到摊主嘴里说:“你这个人是怎么回事,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一经成交概不退货。”

    年轻人不依不饶地说:“你明明卖的是假货,怎么不能退货了?我告诉你,你如果不退的话,我打报警电话了。”

    摊主恼怒道:“哎,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啊,你去打听一下,古玩这行有谁买东西退货的?”

    年轻人冷笑道:“你这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是新世纪,哪有卖假货不能退货的道理,难不成还便宜你这个奸商?”

    摊主有些火大:“说话别口无遮拦啊,你怎么能证明它是假的?”

    年轻人挥挥手:“我才懒得跟人浪费口舌呢,你说退不退钱吧,不退我报警让警察过来处理。”

    “你……”摊主瞪着年轻人,想想遇到这种愣头青,还是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吧,于是他从口袋掏出钱,数了两张递给了年轻人:“快点拿着走人。”

    年轻人却是不肯接:“嘿,这么点够了?现在可是假一赔三!”

    摊主彻底恼了:“再问你一次,要不要?不要我收回去了,你爱报警报警,谁还惯着你啊!”

    年轻人一看摊主这架势,也知道自己应该搞不到多大便宜了,于是接过钱看了看,见没问题,把一只三足蟾蜍放回了摊位,转身准备离开。

    摊主连忙叫住了他:“慢着,我还要看看这东西有没有问题呢。”

    年轻人头一抬:“那你可要慢慢看,争取找出有问题的地方。”

    俩人正相互抬杠,孟子涛和冯正生也正好走到摊位前,冯正生看了一眼摊主正拿着的三足蟾蜍,有些怪道:“子涛,这三足蟾蜍嘴里不都是叼的铜钱嘛,这里怎么叼了一颗珠子?”

    孟子涛回道:“这其实并不怪,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蟾宫折桂’,在咱们古代的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喻应考得,而珠子是圆的,和元同音,想必冯哥你应该能够明白其的意思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