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灼灼少年-第2/3页

加入书签
    老道闻言定睛细看,却在少年丹田处看出隐隐散发的青光,陶家小子……十五年前他自有印象,这老道不是旁人,正是陶弘景出生相贺的茅山道士,孙游岳。

    二人交谈起来,孙游岳得知了陶弘景的心事,寻那梦中仙山。

    “我道门之中,典籍颇多,流派也多,其中不乏仙山名流。你可愿入我道门,随我修习道法之术?兴许困扰你的,自有缘法化解。”孙游岳望着少年。

    陶弘景略一沉吟,还是拒绝了孙游岳的好意。一直以来,陶贞宝对儿子这种寻山问道的想法都是严厉斥责,陶家祖上历代入仕为官,不出意外陶弘景自然也要入仕为国效力,他虽对道法有研习之心,却也不忍违背长辈之意。

    孙游岳也不强求,“你与我道门有缘,小友,我们自会相见的。我这有一本《上清指迷诀》,就赠与你吧。”

    陶弘景又是一番感谢,接过这本道法秘籍,再抬眸时,那道人已飘然而去。

    陶弘景不知这本书正是茅山上清宗功法的入门修行基础,书中传授的虽然只是从炼气到筑基境界的修炼法门,却是凡人迈向修士最为关键的一步。炼气期修为共分九层,每一层便是修士吸纳天地灵气淬炼自身**和经脉的过程,九次之后,体质蜕变进入筑基境。

    那一夜,陶弘景照着书中的修炼方法开始打坐修炼,止念、入静、存想、回光、调息、吐纳、导引,一连串的动作后,一缕若有若无的灵气自周身孔窍入体,可是怪事却发生了,按照书上所述,那灵气入体后当沿全身经络运行三至五个大周天,以此固本培元,淬炼经脉,在与天地共呼吸中感悟阴阳造化之妙。可如今,灵气甫一入体,便如泥牛入海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折腾了大半夜依然毫无结果。眼看东方泛起鱼肚白,想到白天还有数不尽的功课要被老夫子考问,陶弘景只得苦着脸躺下休息。

    “自己莫非是一个废柴,根本无法修道?”陶弘景自嘲道。

    一个多月之后,又是一个长夜将尽,终于在晨光熹微之际,一缕清气开始在体内缓缓流转,陶弘景惊喜不已,只是这修炼速度却又着实让人有些泄气。

    日丽风和,正值春花烂漫,云收雨霁,无边景物尽芳菲。

    这日陶弘景正在书房里摇头晃脑的默诵着书中文章,前院厅堂中却是一番宾酬交错的热闹情景。

    原是陶贞宝邀约了二三同僚,以文会友,兴致盎然,命一众丫鬟仆从在后院花园里,玩起了曲水流觞和飞花令。这等雅事自是陶弘景的心头好,他迫不及待的听着贴身小厮书砚给他说着园中对诗的诗文,暗暗思略。

    这些同僚中,有一位极为尊贵,被陶宝贞奉为上宾。

    “可看清那上位之人是谁了?”陶弘景问书砚道。

    “听前院老爷身边的管事说了嘴,说是建安王门下的司徒左长史,王钊。”书砚极为得意自己打探消息的能力,似是等待赞赏般。

    建安王……这个名字他倒是不陌生,刘休仁是文帝的第十二子,当今皇上最倚重信任的皇弟,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疆的人物,在朝中功高望重。司徒左长史在他门下,身份定然十分显赫。

    陶弘景说着便想去瞧上一二。

    而此刻的后花园中的游戏已过两轮,管家已准备好宴席,只等陶贞宝这个家主引宾客入席。

    陶府的膳厅,宽敞明亮,众人入座后,陶贞宝向众宾客敬酒,在郝氏的帮衬下,上桌的美食珍馐道道都是“不时不食”,对食材极为讲究,均是最新鲜的时节食用。

    酒过三巡,王钊与陶贞宝二人颇有些醉意,王钊此人姿容俊伟,身着上好的蓝纹丝绸,绣着竹叶花纹的烫金滚边,衬得年轻不少,二人从诗史经文畅聊到道学易理,却对乾卦之意各执一词,王钊饮下杯中酒说道,“陶兄,乾卦分明指天,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陶贞宝虽有醉意,但对学问之事可不糊涂,他拍了拍王钊的肩,“王兄你这解读片面了,这明明上指九五之意,正是当下士子对入仕的向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