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李诫表现得满不在乎, 但他心里很清楚, 扣押有功名的读书人这一举动风险太大, 非常容易被参一本。

    他先给晋王爷去了一封密信, 然后让刘铭写了一篇呈状,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这几人煽动民众闹事的恶行,附上口供,如实上报了府衙。

    文书送过去之后,巡抚大人没有任何表态。

    濠州内外很是平静,一切秩序井然, 亦没有出现刘铭和郑县丞所担忧的纷乱。

    他二人松了口气。

    但李诫反而担心起来,他敏锐地察觉到, 这种平静是不正常的。

    朝廷向来重视文人, 也鼓励百姓尽量读书考取功名,不说大部分官员都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其中枝枝蔓蔓的关系,就是民间, 对读书人也时候颇多推崇。

    李诫以为至少会有人说情撞木钟,但是一连几天过去,衙门口清净得连麻雀都懒得叫两声。

    他一个人坐在县衙大门的台阶上,手支着脑袋,若有所思凝视着门口的大柳树上的麻雀。

    没有一丝风,柳丝直垂下来,悬在地面上空,一动不动。

    静得让他一阵阵发冷, 他不喜欢这样的寂静。文人骨子里都是有傲气的,不会轻易认输,更何况是向自己这样“不识字的奴仆”低头。

    可他们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对付自己

    贪墨李诫一笑,若真是参他贪墨,倒正中他下怀。

    他坐这里正胡思乱想着,王五满头大汗,飞也似地跑来大叫道“大人,不好啦举子秀才还有什么童生之类的,足有一百来人,都跑到文庙静坐去了看热闹的人堵了一条街,轰都轰不走”

    李诫的脸色立刻就变了,霍地跳起身来,几步跑到王五跟前,厉声命令道“召集所有三班衙役,马上去文庙”

    濠州文庙坐落在县城内的东南,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期间几经战火又几经修缮,不断扩建,如今是方圆百里最大的文庙。

    书香圣地,这里应是肃穆的,但此时擂星门外的空地上,一百多名书生身着澜衫头戴方巾,齐齐席地而坐,脸色肃然悲壮,沉默着,用这种方式表示他们的抗争。

    再看周围已是人头攒动,看热闹的人几乎排出二里地去。

    人声嘈杂,观者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着眼前这一幕,前头的人揣着手,不住说读书人可怜,感慨几句世风日下,有辱斯文什么的;后头的人看不见,急得抓耳挠腮,抻着脖子张大口希望能人群间隙中看出点花儿来;还有人挤来挤去找最佳的位置,兴高采烈和同伴打赌谁能赢

    是的,他们关心的是县老爷和这群书生谁先低头

    王五等衙役护送李诫到了人群外围,又是敲锣又是扯嗓子喊,奈何前面的人就是站着不让路。

    看着这一片人山人海,王五发愁道“大人,这密不透风的,咱们进不去啊,不如您先在旁边等会儿,小的多找些乡勇过来帮忙。”

    李诫冷着脸,淡淡吩咐道“用鞭子给我使劲抽,把人群驱散了,如果有人敢动武,拿石灰照脸撒水龙局的两架木质抬龙到了没”

    这位大人是横下一条心准备硬碰硬了王五一阵胆寒,战战兢兢道“到、到了”

    “对着人群滋水”

    王五为难道“可是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大人这样妥当吗”

    李诫看了他一眼,“抬龙的力道不大,喷出的水流根本伤不了人,只是泼点冷水,让他们警醒警醒”

    他复又一笑,眼中露出几分狡黠之色,“你看他们大多穿着春装,现在没到暖春时节,风还是凉的,身上浇了凉水,冷风再一吹嘿嘿,不用咱们多费力,他们自己就跑回家换衣服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