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儿将这里改做此用,只怕还是因为徽音啊
还未去圆明园看过,胤禛就隐约觉得,蓬岛瑶台的颂音阁,恐怕也和这坤宁宫、永寿宫差不多,八成变作怀念徽音的地方了。
心情感慨连连地进入东六宫范围内,胤禛已平静了很多。早在进来之前,他就听说了,冕儿将东六宫打通改建成了皇家图书馆,只有隶属于翰林院、国子监等得到许可的人员及朝中拥有此项恩典的官员才能入内,而且还不准将藏书带出,可见冕儿对这里有多重视了。
不过,让胤禛欣慰的是,冕儿除了理政、治军外,闲暇时间里多半在此读书,如此敏而好学、勤奋上进的皇帝,才是大清之福,他没有选错人。
走马观花地浏览了那些藏书的种类和名目,胤禛就发现,这里的一部分藏书来自于徽音的无涯居和翰海天音,只是余下的那些他就没见过了,但观其大概内容,又不似大清之人能够撰写的,那这些书是来自于何处呢
心中揣着这个疑问,胤禛再没有去其他地方转转,就这么出了宫门,想着回头定要问问徽音,他知道这些书都是出自默默之手,而默默能默出这些书册,自然就是徽音的功劳了
离开皇宫,胤禛看看已近傍晚的天色,思忖片刻后决定找家客栈住着,京城里阴气和怨气集中,他还是不要在夜间外出了,反正去看别处也不急在一时。
要知道,黑暗降临后,会增加阴气和怨气的力量,他可不想自找难受。难怪徽音说,在现代时极少到类似北京一样的古都,如今尚且有帝王之气压着都令人如此难受,后世没有了帝王那又该是何等模样
寻到一家瞧着不错的客栈后,胤禛以“胤”为姓氏要了间上房,当然,同样解释了一遍自己的名字,对此遭遇,他只能暗自无奈又感念地接受了。
在如今的大清,深入百姓心中的除了孝怀皇后,就是先皇世宗了。
胤禛也没想到,或者说从来没想过大清的百姓们,有朝一日会如此尊敬他,毕竟他二世为帝,第一世励精图治得了无数骂名,着力改革侵害了士族官员们的利益而引来了不少负面抨击,百姓到底距离皇帝太遥远,根本不会有多少人真切记得他的好。
至于第二世,的确是改了玉碟、顺利即位了,虽然还是致力于改革弊政,但更多的却是做了很多数年后方会显示出成效的伏笔,再加上他为情所困,在位时不过短短十三载,比起皇阿玛真的是很不起眼
可是,现在他重回大清,却得到了百姓们的铭记和景仰,冕儿这孩子可真是
比起第一世选择的弘历,这个在他期待中降生、疼宠中长大的幼子,真的孝顺了很多很多。
胤禛自己都无法想象,新君登基后的第一年,不管大祭小祭、庆典节日,每次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就是颂读一篇先皇的功绩表章,若是只有这一次,他并不会为此惊讶,但他的幼子,几乎是他亲自教导成长的冕儿,却年年如此。
冕儿登基后,每年过年和中秋时,必会亲至京城城楼一次,以此表示与民同乐,还会宣布大清新一年主要施行的惠民政令,可每年在此之前,他绝对要提及自己的皇父,缅怀之余尽显敬意。
试想,这般情形下,百姓们怎么可能不受其影响
更别说遍布大清的那些挂有皇家学院之名的学院,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
世宗皇帝,是大清百姓最尊敬的皇帝,而孝怀皇后,则是大清百姓最感激的皇后。
简单在房间里布置了个警戒防御阵法的胤禛,躺在床上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他不由得好奇,照此发展下去,待到数百年后,人们心中的世宗皇帝和孝怀皇后又将是何等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还未去圆明园看过,胤禛就隐约觉得,蓬岛瑶台的颂音阁,恐怕也和这坤宁宫、永寿宫差不多,八成变作怀念徽音的地方了。
心情感慨连连地进入东六宫范围内,胤禛已平静了很多。早在进来之前,他就听说了,冕儿将东六宫打通改建成了皇家图书馆,只有隶属于翰林院、国子监等得到许可的人员及朝中拥有此项恩典的官员才能入内,而且还不准将藏书带出,可见冕儿对这里有多重视了。
不过,让胤禛欣慰的是,冕儿除了理政、治军外,闲暇时间里多半在此读书,如此敏而好学、勤奋上进的皇帝,才是大清之福,他没有选错人。
走马观花地浏览了那些藏书的种类和名目,胤禛就发现,这里的一部分藏书来自于徽音的无涯居和翰海天音,只是余下的那些他就没见过了,但观其大概内容,又不似大清之人能够撰写的,那这些书是来自于何处呢
心中揣着这个疑问,胤禛再没有去其他地方转转,就这么出了宫门,想着回头定要问问徽音,他知道这些书都是出自默默之手,而默默能默出这些书册,自然就是徽音的功劳了
离开皇宫,胤禛看看已近傍晚的天色,思忖片刻后决定找家客栈住着,京城里阴气和怨气集中,他还是不要在夜间外出了,反正去看别处也不急在一时。
要知道,黑暗降临后,会增加阴气和怨气的力量,他可不想自找难受。难怪徽音说,在现代时极少到类似北京一样的古都,如今尚且有帝王之气压着都令人如此难受,后世没有了帝王那又该是何等模样
寻到一家瞧着不错的客栈后,胤禛以“胤”为姓氏要了间上房,当然,同样解释了一遍自己的名字,对此遭遇,他只能暗自无奈又感念地接受了。
在如今的大清,深入百姓心中的除了孝怀皇后,就是先皇世宗了。
胤禛也没想到,或者说从来没想过大清的百姓们,有朝一日会如此尊敬他,毕竟他二世为帝,第一世励精图治得了无数骂名,着力改革侵害了士族官员们的利益而引来了不少负面抨击,百姓到底距离皇帝太遥远,根本不会有多少人真切记得他的好。
至于第二世,的确是改了玉碟、顺利即位了,虽然还是致力于改革弊政,但更多的却是做了很多数年后方会显示出成效的伏笔,再加上他为情所困,在位时不过短短十三载,比起皇阿玛真的是很不起眼
可是,现在他重回大清,却得到了百姓们的铭记和景仰,冕儿这孩子可真是
比起第一世选择的弘历,这个在他期待中降生、疼宠中长大的幼子,真的孝顺了很多很多。
胤禛自己都无法想象,新君登基后的第一年,不管大祭小祭、庆典节日,每次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就是颂读一篇先皇的功绩表章,若是只有这一次,他并不会为此惊讶,但他的幼子,几乎是他亲自教导成长的冕儿,却年年如此。
冕儿登基后,每年过年和中秋时,必会亲至京城城楼一次,以此表示与民同乐,还会宣布大清新一年主要施行的惠民政令,可每年在此之前,他绝对要提及自己的皇父,缅怀之余尽显敬意。
试想,这般情形下,百姓们怎么可能不受其影响
更别说遍布大清的那些挂有皇家学院之名的学院,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
世宗皇帝,是大清百姓最尊敬的皇帝,而孝怀皇后,则是大清百姓最感激的皇后。
简单在房间里布置了个警戒防御阵法的胤禛,躺在床上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他不由得好奇,照此发展下去,待到数百年后,人们心中的世宗皇帝和孝怀皇后又将是何等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