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蓄发束冠?-第2/3页

加入书签
    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底,孝懿皇后之子雍亲王胤禛在封笔之前上了道折子,引起了朝野哗然。

    准许大清臣民蓄发束冠

    汉臣们吃惊之余就是大大的欢喜,而满臣们则群情激愤,当庭就驳斥了回去,说了祖宗规矩,说了大清定制,总之就是一句话,这发不能蓄

    康熙把这个问题交给了胤禛,胤禛只是很淡很淡地说道“本王没有说要改祖制,诸位大人不愿蓄发的,可以继续剃头,本王只是建议皇阿玛稍加修改这条禁令,并没有说要彻底推翻祖制。”

    汉臣们偷看康熙的神色,发现并没有不高兴或者反对的意思,立马一个个的出列附议,这事是准太子雍亲王提议的,就算他们附议被秋后算账了,也不会太重不是可如果这事成了,那他们就不用顶着光溜溜的脑袋了,想想魏晋唐宋时潇洒飘逸的长发,他们觉得自己也有机会效仿了,自然不会躲着不出来。

    当然了,还是有些汉臣没站出来的,主要是他们根基浅,不像那些受皇上看重的,万一被事后追究,他们可就啥都没剩下了。

    满臣们闹着不同意,这事就给推后了,谁知当天下午,康熙带着雍亲王见过这些满臣后,那口风立刻就变了

    其实这事,是胤禛打从被康熙带在身边教导后,又出了兄弟们认输那事,他向康熙提出来的,先说了汉人反骨,赞颂了皇玛法的政令,便说起了同意蓄发能进一步收拢汉人的心,最后给出了蓄发以后通过教育一点点让汉人变成他们需要的汉人的意见。

    本来不同意的康熙,听到这儿也捋着胡子考虑起来,胤禛再接再厉,又说了,这教育是朝廷发起的,怎么教、教什么也由朝廷说了算,让汉人学骑射就学骑射,将来学成了不管是移民到海外去帮大哥、二哥,还是移民到西北同化蒙古人,都是可行可用的,至于怕他们拧起来造反只要武器管制得好,这些年陆续又掐死了那些领头的,没人煽动,过个几十年,汉人也就不再是原来的汉人了。

    “胤禛,这招有人给你支的吧”康熙笑眯眯地问,他教出来的儿子,他都想不到这里,怎么胤禛能想到

    “不敢隐瞒皇阿玛。”胤禛很坦然地回禀,“五十六年儿子与徽音闲谈时说到了汉化的问题,她无意间说汉人可以用文化同化满人,满人怎么就不能影响他们儿子私下里思虑好久,才觉得咱们是被汉人悠久的文化给震住了,总觉得那是大山,无法逾越,儿子又研读了史书,发现汉人其实也不是纯粹的汉人,历史上多次迁移,又与胡人、羌人、西域人血统融合,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说不得江南之地的汉人,有的还是少数民族之后呢”

    康熙连连点头“说得好,想那唐高祖李渊,本是隋文帝封的太原公,骨子里有一半以上的鲜卑族血统,但他的儿子李世民最后却备受汉人推崇,俸为名君之首,现在的汉人哪个没沾些他族血统的还敢称什么正统,真真可笑至极”

    “皇阿玛所言极是,儿子觉得臣服不是表现在头发上,而是在骨子里、魂里,经过皇玛法和皇阿玛这些年来的打压,汉人血性少了很多,现在咱们只要给点表面的甜头,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主动用文化去同化他们,想必再过两代、三代,大清会慢慢向咱们希望的方向走。”胤禛虚心称是,他现在的位置不上不下,意见可以提,不提说明没本事,可提了却同样要表现出求教和谦虚,否则皇阿玛该猜忌了。

    “好小子,朕看你还想借着此事卸了老三背后那些翰林文人吧”听到这里,康熙是有些认同这个继承人了,他忧心的,胤禛也想到了,还在想法子解决,着实比旁的儿子们强不是一点半点了。

    胤禛不安而忐忑,却并没有否认“皇阿玛,儿子不瞒您,此举确然有这层用意,儿子只是不想将来不敢委以三哥重任,江山是咱们家的,单靠儿子一人是不够的,有兄弟们帮衬,自然要比单枪匹马好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