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物体本身没有颜色,但是物体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光的特性,这才是客观存在的。颜色形状都是主观创造的描述客观事物的名词。如果全世界所有生物都没有视觉,那么物体也就没有颜色,但是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特性仍然存在。
第二个问题:“地球上最纯净的水有多纯净?”
精选回答:“最纯净的水有上限,那就是除了水什么都没有:没有悬浮的杂质,没有溶解的离子,甚至没有溶解的空气,纯到不导电,是优良的绝缘体。
在rb岐阜县的茂住矿山地下1000米之下的地方,东京大学建造了一座探测器,叫超级神冈探测器,可以探测来到地球的中微子。中微子的特性是速度接近光速,静止质量极小。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非常多的中微子穿过整个地球,而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会在穿过地球的时候极其幸运地与地球上的物质产生作用,即中微子一头撞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的几万分之一,如果原子是一个20平米的房间,那原子核就是一个一根头发切出来的长宽一致的头发丁。当中微子与原子核相撞之后,会释放出轻粒子,而轻粒子会进一步产生切连科夫辐射,释放出紫外频段的光,甚至可见光。所以为了看到中微子留下的那一点点线索,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大的靶子,还需要很多眼睛盯着这个靶子。这个靶子就是水,5万吨的超纯水,而眼睛则是一万多个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可以把光信号放大1亿倍,使得极其微弱的光信号也可以被检测到。为了维持这一桶水的纯净,这些水会不断的被循环净化,除掉里面的颗粒物,电解质,甚至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将水的电阻率维持在水的理论极限。甚至这个桶里面剩余的空气,也是净化过的空气,甚至移除了空气中的氡气,以避免氡气辐射带来的干扰。
这个中微子探测器位于地下1000米的废弃矿井中,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隔绝宇宙射线或人类活动的干扰。这里除了这一桶水和一万多只眼睛之外,什么都没有。它们就这样在地下1000米的黑暗中,等待某个中微子穿过茫茫宇宙,幸运地一头撞到某一个小小的原子核,发出那么一点点的微光。”
第三个问题:“宇宙中有哪些超出常人想象的现象?”
精选回答:“今天不谈宇宙天体,我们聊聊音乐和数学。音乐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来源于数学上的一个惊人的巧合,这无疑是宇宙中的奇迹。
我们知道,琴弦在振动时,并不只有整根琴弦在振动,其1/2、1/3、1/4……等各部分也在分别振动,其频率分别是整根琴弦振动频率的2、3、4……倍。琴弦整体振动发出的音叫做基音,而以琴弦n等分点为波节振动发出的音叫做泛音。我们听到两个同时发出的音是否和谐,从物理本质上来讲取决于两个发声体振动频率之比是否简单。频率比越简单,人耳听起来就越融洽。
说到这里我们来聊聊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主音,以频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上下两侧同时生音,如此便将连同主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了一个八度之内。五度相生律在音阶中保留了最和谐的纯五度和纯四度音程,极大地满足了乐曲在和声上的需求。
而明朝时期我国音乐家开创了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即频比为2:1)十二等分,相邻两个音的频比为2^(1/12):1,每一等份则称为一个半音。十二平均律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相邻两个音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十二平均律极大地满足了乐曲在变调上的需求。我们现在听到绝大多数音乐,里面用到的乐器都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
纯五度音程之所以是完全协和的,是因为二者的频比是简单的3:2,所以相隔纯五度的两个音振动起来会比较融洽。但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算法纯五度音程的频比变成了2^(7/12):1,而不是3:2。这样一个频比听起来会是协和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第二个问题:“地球上最纯净的水有多纯净?”
精选回答:“最纯净的水有上限,那就是除了水什么都没有:没有悬浮的杂质,没有溶解的离子,甚至没有溶解的空气,纯到不导电,是优良的绝缘体。
在rb岐阜县的茂住矿山地下1000米之下的地方,东京大学建造了一座探测器,叫超级神冈探测器,可以探测来到地球的中微子。中微子的特性是速度接近光速,静止质量极小。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非常多的中微子穿过整个地球,而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会在穿过地球的时候极其幸运地与地球上的物质产生作用,即中微子一头撞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的几万分之一,如果原子是一个20平米的房间,那原子核就是一个一根头发切出来的长宽一致的头发丁。当中微子与原子核相撞之后,会释放出轻粒子,而轻粒子会进一步产生切连科夫辐射,释放出紫外频段的光,甚至可见光。所以为了看到中微子留下的那一点点线索,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大的靶子,还需要很多眼睛盯着这个靶子。这个靶子就是水,5万吨的超纯水,而眼睛则是一万多个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可以把光信号放大1亿倍,使得极其微弱的光信号也可以被检测到。为了维持这一桶水的纯净,这些水会不断的被循环净化,除掉里面的颗粒物,电解质,甚至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将水的电阻率维持在水的理论极限。甚至这个桶里面剩余的空气,也是净化过的空气,甚至移除了空气中的氡气,以避免氡气辐射带来的干扰。
这个中微子探测器位于地下1000米的废弃矿井中,目的就是尽可能地隔绝宇宙射线或人类活动的干扰。这里除了这一桶水和一万多只眼睛之外,什么都没有。它们就这样在地下1000米的黑暗中,等待某个中微子穿过茫茫宇宙,幸运地一头撞到某一个小小的原子核,发出那么一点点的微光。”
第三个问题:“宇宙中有哪些超出常人想象的现象?”
精选回答:“今天不谈宇宙天体,我们聊聊音乐和数学。音乐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来源于数学上的一个惊人的巧合,这无疑是宇宙中的奇迹。
我们知道,琴弦在振动时,并不只有整根琴弦在振动,其1/2、1/3、1/4……等各部分也在分别振动,其频率分别是整根琴弦振动频率的2、3、4……倍。琴弦整体振动发出的音叫做基音,而以琴弦n等分点为波节振动发出的音叫做泛音。我们听到两个同时发出的音是否和谐,从物理本质上来讲取决于两个发声体振动频率之比是否简单。频率比越简单,人耳听起来就越融洽。
说到这里我们来聊聊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五度相生律。以一音为主音,以频比为3:2的纯五度音程作为生律要素,分别向上下两侧同时生音,如此便将连同主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写在了一个八度之内。五度相生律在音阶中保留了最和谐的纯五度和纯四度音程,极大地满足了乐曲在和声上的需求。
而明朝时期我国音乐家开创了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即频比为2:1)十二等分,相邻两个音的频比为2^(1/12):1,每一等份则称为一个半音。十二平均律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相邻两个音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十二平均律极大地满足了乐曲在变调上的需求。我们现在听到绝大多数音乐,里面用到的乐器都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
纯五度音程之所以是完全协和的,是因为二者的频比是简单的3:2,所以相隔纯五度的两个音振动起来会比较融洽。但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算法纯五度音程的频比变成了2^(7/12):1,而不是3:2。这样一个频比听起来会是协和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