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六合之道

加入书签


    对于懂围棋的人来,吴清源是无可争议的传奇,有人称现代围棋因他而改革,更有人称他为围棋之神,弈之圣手,昭和棋圣。如果让人评出近百年来对围棋界影响最大的人,单一个的话,吴清源可能会有争议,但如果排前三位,每个人心中排名或许因为国籍或者年代的不同出现差异,但吴清源三个字,绝对是所有人心中毫无争议的前三。

    这里不引用各国人士评价吴清源的话来形容他的伟大,如果一人一句这章怕是装不下,以下只尽量简短的描述他在围棋上传奇的一生。

    7岁学棋,11岁父亲去世,因棋拜入军阀段祺瑞门下作门客养家,14岁东渡日本,1939年到1956年是吴清源的全盛期,在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吴清源凭一己之力,把日本老中青三代顶尖高手全部打至降级,史称“吴清源时代”。要知道那个年代的黑棋可是没有贴目的。而至他以后就算围棋有了贴目,也没任何一个顶尖高手能做到他所完成的壮举。

    但同时,吴清源身上又存在巨大争议。因其身份背景,国人始终对他抱有极大热情,视他为同胞,而他为伪满皇帝溥仪和汪精卫先后表演过围棋,抗战期间返华慰劳日军,使得当时的爱国人士和后世的杠精们纷纷指责他嘴上着中立,行动却极大伤害了大家的感情。还有拿当初资助他的段祺瑞不和日方合作,以及好友兼半个前辈的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给日本人唱堂会事,骂他是汉奸。

    其实汪羽个人觉得大可不必如此,你只要换个角度,把他当做日本人,不就全得通了吗?吴清源先生在围棋上的伟大地位不容置疑,但鉴于他身处的年代和环境,兵荒马乱的年代去到日本,可以是日本的培育他才有后来的成就。恰逢出成绩的年岁遇到了两国交恶,身份敏感为了能生存下去,做出一些事情不是不能理解。至于对中国围棋贡献来讲,藤泽秀行是个特例没得比,吴先生从1985访华后也做了不少实事。如果强行把他归类于中国人,只能气节有亏,但作为日本友人来已经算很好的了。要知道吴先生晚年可从没在任何场合表示过自己是中国人,反而90岁时,在台湾给他颁发荣誉奖章时,明确以“我是日本人”拒绝。

    第二清晨中国队一行19人坐上了号称“浪漫”特快的田急线来到了神奈川县的田原市,吴先生的家就在田原市的山麓下,日式庭院依山傍水,显得格外的和谐宁静。而吴先生早已在庭院的大门恭候大家。

    进得门来,大家挨个见礼依次坐下,吴先生因为中国队的到来显得特别高兴,操着一口福建乡音的普通话甚是健谈。身着藏蓝色改良中山装的他显得清瘦而干练,眼睛中散发出智慧祥和的光芒。

    和吴先生坐一起自然是三句不离棋,在到某个变化时,更是直接打开棋盒摆了起来,直接给大家讲自己最近的心得,摆到关键点,因马春的一个飞变化,吴先生似有所得,开心得如孩子一般哈哈大笑,汪羽不由得感叹,吴先生真是纯粹只为棋而生之人。

    接下来又摆了几个变化,和子夫人给大家端来邻二壶茶水和亲手制作的糕点,大家开始聊上一届擂台赛趣事,这届擂台赛芮艿伟的二连胜,自然也提到了对抗赛二连胜的马春和汪羽。

    吴先生开口缓缓道来:“我现在已经很难得下一盘完整的棋,但只要是能收集到的中国队棋谱。我都会拿来打一遍,最近打的谱正好是报纸上汪君的两盘棋。”

    汪羽看吴先生提到了自己,专心的听着,吴先生道:“相信你们知道,我现在研究围棋更多是对于道的追寻,用两个字来概况就是“**”,是结合全盘考虑的围棋之道。”

    喝了口茶,吴先生继续:“在现在的我看来,围棋的本质是官子和死活,如果延伸到全盘,围棋应该是没有布局,中盘这样的法,**之棋就是每一手都平衡的去下,奈何现在我的年龄已经不允许我这样去下围棋了。不过我在汪君的棋里面找到零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