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蝶定亲了,她自己选的人。因为两人有个共同爱好,那就是,吃。
小蝶未婚夫是隔壁一个大地主家的幼子,兄弟三个,母亲前几年过世的,已经分家。虽然只继承了家里一部分田产,但是经济情况比一般人都好很多,有漂亮宅子,在县里还有一个商铺。
那人本身也是读过书的,只是没什么天分,没有学出什么来,如今就是个小地主。
对方的父亲知道儿子没有大本事,就想找个差不多的人家,相互也能帮衬一下,何家就是很不错的对象。
何家对这户人家也满意,已经分家出来,没那么多糟心事。没有婆婆和姑子,就两个妯娌,还不住在一起,对小蝶这种人际关系苦手的少女十分友好。
嫁过去就小两口,有田有铺,只要别乱折腾,衣食无忧。
就在隔壁村子,离得近,万一有个什么,娘家人过去也方便。
最后,这是小蝶自个儿选的,日子还是得自己过,她满意了,这婚事才长久。
九月,村里第一批稻子已经打下来,金黄色的稻穗吹响了丰收的号角。
这天天气晴好,日历一翻,写着宜嫁娶三个大字。
今天是何小蝶大喜的日子,也是何家大喜的日子,何家三个妯娌,天不亮就聚到一起,你煮汤圆,我拉面条,一个个脸上带笑,摒弃了之前所有的不合。
何小蝶穿上大红色的嫁衣,安安静静在房间里坐着,低头数着红色绣花鞋上面的花朵,几个同村姐妹陪着她说话。
姑娘的嫁妆都收拾好了,一季两套八身新衣,新的绣花被面,新棉絮和新褥子,架子床、梳妆台、大衣柜、米缸、脸盆、脚桶、茶盘等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套铜镜和梳妆用具,上好胭脂一套,银的头面首饰两套
整整十抬,每一抬都满满当当,在村里算是极体面的了。
随后两个婶子又送上了添妆。何大最近日子不错,添妆也舍得,两百文钱的压箱红包,一块碎花布。何四家也差不多,就少了一点点压箱钱。
两个哥哥也送了东西。三郎这边送了一组雕花屏风,还有五百文压箱红包。青川从来出手大方,五百文钱的红包,三块缎子,三支时新珠花,还有一组嵌彩宝的黑漆首饰盒。这首饰盒还是宫里头出来的,是不是宫廷造的不清楚,反正做工是真好。这点,嫁妆单上也仔细写出来了。
同样来自宫廷的还有一对鲤鱼玉佩,是孙姑姑的添妆,原是宫里某个娘娘的赏赐。乡下姑娘的嫁妆里能有两件出自宫廷的东西,说起来都是很长脸的事。
随后姜家两位舅妈也来了,带来了各自的添妆,铜制汤婆子还有压箱的红包。
厨房里煮的面条熟了,捞出来一碗碗的放了整整一个灶台。这边的汤也熬好了,大骨头熬了一个晚上,肉都快化了。但汤不是这个时候浇上去的。雪白的面条要加上一点蘑菇炖鸡肉、榨菜、葱花,放在那并不动。
直到门口传来一声迎嫁妆的到了,她们立刻往有些冷掉的面上浇上了热滚滚的骨头汤。
何大媳妇在前院忙,厨房就交给了何四媳妇。何四媳妇悄悄探出脑袋,低声问,“来了几个”
何老娘便数清楚了跑过来,手指比出一个八字,“八个。”
于是厨房里便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八碗面条。
院子里长凳子排开,坐了八个汉子,有老有少,都是男方那边的亲戚,多是叔伯、舅舅、堂兄弟。端面条的人也有讲究,得是新嫁娘的亲兄弟亲姐妹,所以端面条的人就是三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小蝶未婚夫是隔壁一个大地主家的幼子,兄弟三个,母亲前几年过世的,已经分家。虽然只继承了家里一部分田产,但是经济情况比一般人都好很多,有漂亮宅子,在县里还有一个商铺。
那人本身也是读过书的,只是没什么天分,没有学出什么来,如今就是个小地主。
对方的父亲知道儿子没有大本事,就想找个差不多的人家,相互也能帮衬一下,何家就是很不错的对象。
何家对这户人家也满意,已经分家出来,没那么多糟心事。没有婆婆和姑子,就两个妯娌,还不住在一起,对小蝶这种人际关系苦手的少女十分友好。
嫁过去就小两口,有田有铺,只要别乱折腾,衣食无忧。
就在隔壁村子,离得近,万一有个什么,娘家人过去也方便。
最后,这是小蝶自个儿选的,日子还是得自己过,她满意了,这婚事才长久。
九月,村里第一批稻子已经打下来,金黄色的稻穗吹响了丰收的号角。
这天天气晴好,日历一翻,写着宜嫁娶三个大字。
今天是何小蝶大喜的日子,也是何家大喜的日子,何家三个妯娌,天不亮就聚到一起,你煮汤圆,我拉面条,一个个脸上带笑,摒弃了之前所有的不合。
何小蝶穿上大红色的嫁衣,安安静静在房间里坐着,低头数着红色绣花鞋上面的花朵,几个同村姐妹陪着她说话。
姑娘的嫁妆都收拾好了,一季两套八身新衣,新的绣花被面,新棉絮和新褥子,架子床、梳妆台、大衣柜、米缸、脸盆、脚桶、茶盘等等一应俱全。还有一套铜镜和梳妆用具,上好胭脂一套,银的头面首饰两套
整整十抬,每一抬都满满当当,在村里算是极体面的了。
随后两个婶子又送上了添妆。何大最近日子不错,添妆也舍得,两百文钱的压箱红包,一块碎花布。何四家也差不多,就少了一点点压箱钱。
两个哥哥也送了东西。三郎这边送了一组雕花屏风,还有五百文压箱红包。青川从来出手大方,五百文钱的红包,三块缎子,三支时新珠花,还有一组嵌彩宝的黑漆首饰盒。这首饰盒还是宫里头出来的,是不是宫廷造的不清楚,反正做工是真好。这点,嫁妆单上也仔细写出来了。
同样来自宫廷的还有一对鲤鱼玉佩,是孙姑姑的添妆,原是宫里某个娘娘的赏赐。乡下姑娘的嫁妆里能有两件出自宫廷的东西,说起来都是很长脸的事。
随后姜家两位舅妈也来了,带来了各自的添妆,铜制汤婆子还有压箱的红包。
厨房里煮的面条熟了,捞出来一碗碗的放了整整一个灶台。这边的汤也熬好了,大骨头熬了一个晚上,肉都快化了。但汤不是这个时候浇上去的。雪白的面条要加上一点蘑菇炖鸡肉、榨菜、葱花,放在那并不动。
直到门口传来一声迎嫁妆的到了,她们立刻往有些冷掉的面上浇上了热滚滚的骨头汤。
何大媳妇在前院忙,厨房就交给了何四媳妇。何四媳妇悄悄探出脑袋,低声问,“来了几个”
何老娘便数清楚了跑过来,手指比出一个八字,“八个。”
于是厨房里便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八碗面条。
院子里长凳子排开,坐了八个汉子,有老有少,都是男方那边的亲戚,多是叔伯、舅舅、堂兄弟。端面条的人也有讲究,得是新嫁娘的亲兄弟亲姐妹,所以端面条的人就是三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