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那时正值柔然汗国强盛,突厥人受其奴役,为他们充当“铁工”,但势力渐盛。
在西魏大统十二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得到了西魏的支持。
当时,草原的铁勒部要攻伐柔然,突厥首领土门率众击败铁勒,实力大增,土门乃向柔然求婚,请求把柔然国的公主嫁给他。
柔然国主阿那瑰大闻之怒,辱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
土门亦怒,杀其使者,遂与之绝交,转而求婚于魏。
魏文帝许之,于十七年六月,把魏长乐公主下嫁给他。
及至废帝元年正月,兵强马壮的阿史那土门终于发兵击柔然,以雪前耻,并大破之于怀荒北,逼迫阿那瑰自杀。
至此,盛极一时的柔然汗国被灭,土门自号伊利可汗,犹古之单于也;号其妻为可贺敦,亦犹古之阏氏也,自此建立突厥政权。
突厥人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西濒西海(今咸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
土门死时,立他的儿子科罗为汗,号乙息记可汗。
乙息记可汗死时,立其弟俟斤为汗,是为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四处征战讨伐,威服塞外诸国,并与当时的中原北魏共同伐齐,甚至佣兵到达了并州地界。
木杆可汗死后,又舍弃他的儿子大逻便,而立他的弟弟为可汗,是为他钵可汗。
他钵可汗死后,打算立哥哥的儿子大便罗为可汗,可是因为大便罗的母亲低贱,国人不服,而最终立了自己的儿子盭逻为可汗。但大便罗不服盭逻的管辖,经常为难与他,无奈之下盭逻便把汗位让给了摄图。
摄图史称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另一称号是沙钵略可汗。他自居在都斤山,把盭逻降位居住在独洛水,称为第三可汗,就任大逻便为阿波可汗,放其回去统领其部属。
此时,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成为隋朝开国皇帝。沙钵略可汗通过周朝的千金公主(后被隋朝收认做大义公主),给隋文帝上书,使沙钵略可汗渐渐与隋朝走在了一处,并凭借隋朝帮他平定了内乱。
在沙钵略可汗死后,聪明的隋文帝,采取各种手段,离间分化突厥汗国内的各方势力,最终使得突厥汗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并在三十多年中内战不已。
隋朝却因此发展成为强大的帝国,并通过控制东突厥,有效地控制了东北亚诸少数民族。
在隋末唐初,在与突厥的纷争中,主要是针对东突厥势力,因此西突厥不在这里赘叙了。
沙钵略可汗之后的东突厥五位可汗分别为:叶护可汗(阿史那处罗侯)、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世)、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
这些东突厥可汗与隋朝的关系还算融洽,虽然偶有纷争,但常年朝贡,也算是听话,而朝廷也厚待他们,帮他们对付西突厥等敌对势力。
直到东突厥的第六位可汗,颉利可汗即位,终于拉开了中原与突厥全面对抗的大幕。
史载:“颉利启民可汗第三子也,承父兄之资,兵马强盛。有凭陵中国之志。高祖以中原初定,不遑外略,每优容之,赐与不可胜计。颉利言辞悖傲,求请无厌。”
细查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自颉利上台后,几乎年年与唐大战,而且,一改过去幕后指挥的做法,直接出马作主力,其它割据势力反而成为协从力量。
“武德四年(621),突厥伙同高开道与唐争夺雁门及河东其它地,败。”
“武德五年(622)八月,突厥分兵三路,分别由幽州、雁门、原州侵唐,颉利亲自率十五万骑从雁门入寇。唐派郑元寿许以“币帛皆入可汗”,突厥退兵。”
“武德七年(624),突厥改从关内道进攻,三月、七月、八月,频犯原州,抵达陇州、歧州,东距长安四百余里,长安告急,李世民巧施离间计,颉利叔侄互相猜疑,退兵。”
“武德八年(625)七、八月间,突厥又自灵、相、潞、沁、韩、朔等州全线南下进犯,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在西魏大统十二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得到了西魏的支持。
当时,草原的铁勒部要攻伐柔然,突厥首领土门率众击败铁勒,实力大增,土门乃向柔然求婚,请求把柔然国的公主嫁给他。
柔然国主阿那瑰大闻之怒,辱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
土门亦怒,杀其使者,遂与之绝交,转而求婚于魏。
魏文帝许之,于十七年六月,把魏长乐公主下嫁给他。
及至废帝元年正月,兵强马壮的阿史那土门终于发兵击柔然,以雪前耻,并大破之于怀荒北,逼迫阿那瑰自杀。
至此,盛极一时的柔然汗国被灭,土门自号伊利可汗,犹古之单于也;号其妻为可贺敦,亦犹古之阏氏也,自此建立突厥政权。
突厥人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西濒西海(今咸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
土门死时,立他的儿子科罗为汗,号乙息记可汗。
乙息记可汗死时,立其弟俟斤为汗,是为木杆可汗。木杆可汗四处征战讨伐,威服塞外诸国,并与当时的中原北魏共同伐齐,甚至佣兵到达了并州地界。
木杆可汗死后,又舍弃他的儿子大逻便,而立他的弟弟为可汗,是为他钵可汗。
他钵可汗死后,打算立哥哥的儿子大便罗为可汗,可是因为大便罗的母亲低贱,国人不服,而最终立了自己的儿子盭逻为可汗。但大便罗不服盭逻的管辖,经常为难与他,无奈之下盭逻便把汗位让给了摄图。
摄图史称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另一称号是沙钵略可汗。他自居在都斤山,把盭逻降位居住在独洛水,称为第三可汗,就任大逻便为阿波可汗,放其回去统领其部属。
此时,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成为隋朝开国皇帝。沙钵略可汗通过周朝的千金公主(后被隋朝收认做大义公主),给隋文帝上书,使沙钵略可汗渐渐与隋朝走在了一处,并凭借隋朝帮他平定了内乱。
在沙钵略可汗死后,聪明的隋文帝,采取各种手段,离间分化突厥汗国内的各方势力,最终使得突厥汗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并在三十多年中内战不已。
隋朝却因此发展成为强大的帝国,并通过控制东突厥,有效地控制了东北亚诸少数民族。
在隋末唐初,在与突厥的纷争中,主要是针对东突厥势力,因此西突厥不在这里赘叙了。
沙钵略可汗之后的东突厥五位可汗分别为:叶护可汗(阿史那处罗侯)、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世)、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
这些东突厥可汗与隋朝的关系还算融洽,虽然偶有纷争,但常年朝贡,也算是听话,而朝廷也厚待他们,帮他们对付西突厥等敌对势力。
直到东突厥的第六位可汗,颉利可汗即位,终于拉开了中原与突厥全面对抗的大幕。
史载:“颉利启民可汗第三子也,承父兄之资,兵马强盛。有凭陵中国之志。高祖以中原初定,不遑外略,每优容之,赐与不可胜计。颉利言辞悖傲,求请无厌。”
细查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自颉利上台后,几乎年年与唐大战,而且,一改过去幕后指挥的做法,直接出马作主力,其它割据势力反而成为协从力量。
“武德四年(621),突厥伙同高开道与唐争夺雁门及河东其它地,败。”
“武德五年(622)八月,突厥分兵三路,分别由幽州、雁门、原州侵唐,颉利亲自率十五万骑从雁门入寇。唐派郑元寿许以“币帛皆入可汗”,突厥退兵。”
“武德七年(624),突厥改从关内道进攻,三月、七月、八月,频犯原州,抵达陇州、歧州,东距长安四百余里,长安告急,李世民巧施离间计,颉利叔侄互相猜疑,退兵。”
“武德八年(625)七、八月间,突厥又自灵、相、潞、沁、韩、朔等州全线南下进犯,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