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序幕-第2/3页

加入书签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徐知证和兰斗就急急的离开了虎头岭,快马加鞭的奔向扬州。在路上兰斗问徐知证为什么要这二十饶资料?为什么要让他们画地图?

    徐知证道:“选拔人才啊,以后要用得着的。”

    徐知证一回到扬州就翻开地图来研究,地图是徐知证的最爱,他在华山闲时就粗略的画得一张各州节度使势力图。

    吴国北方是梁国,南方是闽和南汉,东是吴越,西为楚。地缘就和以上几个政权地缘接壤,所以相互担心被对方吃了,所以在政治方面大多数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这种政策现在成了国与国之外交的一个惯例。

    吴国和晋、蜀等无地缘冲突,荆南只接触一点,所以吴国和这些国家没有冲突。最恐惧吴国的是吴越,所以吴越以依附梁国来制衡吴国,其实吴国和吴越并无深怨,吴国也并无吞并吴越之心,但吴越担心其强大或有野心。

    历史是值得研究的,从中能看出很多规律。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凡欲一统下都从中原入手,中原位置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之间这片土地,在地理图上看,这片土地是个平原地带,平原出粮,古之出粮就是富庶之地,现在也是,有粮就稳了,有粮就可夺取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嘛,特别是冷兵器时期。

    还一个现象也值得研究,那就是,怎么呢?正统的力量不容忽视。

    作个比喻:朱温废唐自立,按照常理,朱温是篡了李唐政权,各部应该像晋王李存勖一样举兵讨之,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还有很多地方节度使继续称臣。

    这是什么原因呢?试想,如果从别处举兵攻入京都,那就叫作犯上作乱,很可能被举国之兵讨之。看来还是话语权在起作用,现在叫政变。

    不管是正常的更替还是反叛的控制都是京城朝野之事,有一些老臣和重臣都在京城被控,所以话语权在手,话语权很重要,可抵百万雄兵。

    还一个原因就是习惯性,习惯于京城的领导。朱温夺取政权后,臣服于后梁的地方政权很多,如汉,荆南、楚、吴越等等。

    吴越唯恐被吴吞并,所以中原不管哪姓称帝他都称臣。这吴国杨隆演不听调遣有称帝迹象,这梁主朱友贞非常不满,就派信使到吴越,命吴越出兵。那时吴王杨隆演还真无心拓展疆土,他只想固守江淮这片土地。

    徐知证正在家看地图时,徐知诰就到了,徐知证于是就把梁国派一个叫李纳的使者到吴越之事告知了他。

    事态紧急,徐知诰立即见了吴王杨隆演,杨隆演建议立即召群臣议事。那时徐知证还进不了枢密院,参不了政,只能在徐知诰府里焦急的等着。

    中午时分,徐知诰急匆匆的赶到徐知证住处。

    徐知证迎了上去就问:“吴王打算如何办?”

    “不好办!根据分析,吴越可能从无锡入侵,但无锡守军普遍有瘟疫,根本无战斗力,要以兵援之才保不失,现在就等父亲到来之后再议。”徐知诰忧心忡忡的道。

    那时徐温还驻守南京,扬州信使早已快马加鞭的赶往南京了。

    徐知证听到徐知诰无锡守军有染了瘟疫就道:“温疟,虽然传染性强,但是疾也,易治,我来熬制丹药,到时一并带到前方去。”徐知证过之后就建议派人在山涧大量采集草药回来制药。

    徐知诰传令军中郎中到徐知证来看草药样本,然后派军士四处寻觅草药。

    草药集中院中,徐知证派人洗净捣碎,然后在院中架起几口大锅,把草药碎末放入大锅中加水熬制。水熬干之后,锅内剩下的黑胶状物做成粒丸,然后分别装入多个瓷瓶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