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以梅兰竹菊为题-第2/3页

加入书签
八大山人真名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一生经历波折,从明朝宗室后裔,到出家礼佛,再到还俗以书画为生,人生经历极富戏剧性,这也使他的画作,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看起来这幅画上,只有一支梅枝,甚至上面的墨梅都没有开花,但是给人的意境,却仿佛填满了整幅画一样,让人一眼,就能领略到满目孤寂凄冷的画面,领略到画家心中的落寞与凄苦,以及对生命的期许。

林舟在脑海里观看着这幅画,不断感受着其中的意境,此时,他已经提前启动了高级刺绣术和中级绘画术,这幅画看似只有一个梅枝,非常简单,但是,想要做到与原画一样的意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此时,会议台上的那位头发花白的评审老师,看到了林舟闭目思索的模样,面上露出了一抹笑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风渐渐他将工具摆放在绣架上,然后拿起毛笔,开始在上面勾勒起画作的框架,哪怕以他现在的高级刺绣术,可以直接去绣,但是这个框架,却是可以帮助他绣得更好。

很快,林舟就将这一个梅枝的框架轮廓完全画了出来,随后,开始挑选丝线,同时进行劈线的动作,将一根丝线,劈得非常细,穿针引线之后,他从梅花枝条的根部开始绣起,根部是最为粗壮的,看起来整个墨梅枝条,都是黑色的,但是,黑色浓度却有不同,绘画的笔墨洇散的程度不一样,这就是华夏国画的魅力之所在,一种笔墨,一张纸,却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意境。

看到林舟有了动作,那位头发花白的评审老师,不禁站起身来,俯望了一下,看到这一块绣布上,只画了那一根枝条般的画面,她面上也露出了几分疑惑,让她一时间,猜不到林舟选择的是哪一幅作品,还是这根本不是一幅画,就是画了一个枝条。

她按耐住心中的好奇,走下会议台,开始巡视其他人,林舟要绣的是不是一幅作品,过一会儿就能知道了,不过,闭目养神了十分钟,不可能仅仅只画一个枝条,留下那么大片的空白,太不合理了。

在巡视的时候,她发现所有人都没有任何的卡壳,绣的时候,十分的流畅,这比较是华夏有名的四君子题材,要是有人连这个都绣不出,那真的就是过来搞笑的。

旁边苏绣传人顾心语,选择的是梅花,已经绣出了一朵粉红色的梅花雏形,看起来图案秀丽,绣工细致,色彩更是清雅,这也是苏绣能够闻名天下的原因所在。

蜀绣的风格,就与苏绣不同了,两名蜀绣传人,选择的是竹子,这是巴蜀之地所常见的竹子,而且熊猫竹子题材,在蜀绣之中,非常流行,风格明丽清秀,光亮平整,浑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风渐渐,点苔法是华夏花鸟画中,突出山石的筋节和树干质感的技法,可以弥补运笔的不足,遮掩一些败笔,同时也能够丰厚画面的表现力。

八大山人这幅画,没有任何的苔点,说明了其对自己画技的自信,虽然没有苔点,但是上面添了几笔如刺的小枝,使得本来光秃秃的光板枝干,变得生动有趣,有了变化,添了生机之意,可见其画功的独特。

在绣制的过程中,林舟并不是全部都以丝线来作画,而是在一些地方,用毛笔添上些许笔墨,使得这一个梅枝,与原画的相似度更高,意境也渐渐表现了出来,半绣半画,以绣代画,画绣结合,这就是顾绣最大的特点。

而那位头发花白的评审老师,也终于看出了这一枝墨梅的意境,使得她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人物名字,最后,定格在了八大山人上,也只有这个历经曲折的画家,才能够画出如此富有意境的墨梅图,林舟更是令人惊讶的,将这种意境,完全表现了出来。

四个小时的时间,像是眨眼般就度过了,在时间只剩下十五分钟的时候,评审老师提醒了一下,许多人加快了速度,林舟则是不慌不忙的将八大山人画作的款识绣了上去,同时,在右下角空白的地方,加上了自己的款识,林舟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