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轻波微澜-第3/4页

加入书签
    明代顾炎武的《与友人书》有过完美的阐述,杨安玄没有急着动笔,先回忆了一下,才提笔写道: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彡彡訁凊

    检查了一遍,自觉没有疏漏,在末尾处写上“弘农杨安玄”。

    二刻钟后小吏将众士子的答卷收起呈上,郗恢首先拿起杨安玄的答卷,看到字微微皱了皱眉,杨安玄的字着实一般,配不上他的才名。

    等细看过文字,郗恢忍不住拍案叫绝,赞道:“此文一出,余不足观也。”

    两旁坐着不少官员,别驾张回笑着伸出手道:“什么好文,让郗刺史如此盛赞?”

    待张回看过后,也不禁捋须叹道:“此文深得为学之要,妙哉。”

    众人被勾起好奇,传阅了一遍。

    阴友齐亦在坐中,看过杨安玄的论述后放下心来。

    原本还有些担心有人说他有意偏坦杨安玄,此论一出,谁敢多言。

    与杨安玄的论述一比,其他的论述正如郗恢所言,“余不足观”。

    众人剔除了十几篇文劣字差的论述,便草草地结束了笔试,接下来是问难。

    问难的句子多出于《诗》、《论》、《礼》、《传》中,不过这次先是品级低的士子上前应答,杨安玄被排在了最后面。

    问难进行得很快,只要不张口结舌、语无伦次都能通过,半个时辰后便到了杨安玄。

    对杨安玄问难的是治中郭俊,郭俊眯着眼盘算着,他半个月前接到中书令王国宝的来信,让他在州议时刁难一下杨安玄。

    可是刚才那篇论学,杨安玄如锥入囊中,锋芒毕现,自己要如何不动声色地为难杨安玄。

    灵机一动,郭俊笑道:“方才郗刺史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题试论,你的论述最佳,看来对此句理解颇深。本官便再以这句为题,问你该具体如何为学?试以一句话言之。”

    郗恢暗皱眉,郭俊此问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

    方才杨安玄的论述极为精彩,再要拔升很难,何况还要用一句话言之。

    众人看着从容而立的杨安玄,有人期待精彩、有人等着杨安玄出丑。

    阴友齐微笑地看着杨安玄,他相信杨安玄能再绽光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此为学之道也。”杨安玄高声答道。

    堂上一片赞叹之声。郭俊僵硬着笑脸赞道:“说得好,说得好,哈哈。”

    郗恢轻拍案几,道:“阴中正品评杨安玄‘词彩华茂,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本官改动四字,‘风神秀彻,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可定为上中品。”

    众皆皆惊,要知“风神秀彻”四字,以前可是评议谢太尉时用过。

    郗恢提笔正要写下评语,堂下柱边有人高声道:“且慢,杨安玄仗势欺人,派人暗杀士子袁河,此等德行卑劣之人怎能当此美誉。”

    众人惊骇。

    郗恢怒道:“什么人胡言乱语,上前答话。”

    一名青衣小吏快步上前,来到案前施礼道:“卑职新野郡访问余平,见过郗刺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