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谁挽狂澜于既倒

加入书签


    李丛嘉挥手向秦淮河两岸的人群示意,轻轻挥扇:“刚才柴兄手持一卷写好的诗词,我深感震惊。难道诗词歌赋不是由感而吗?”

    说到这儿,他也不管柴荣尴尬的笑容,轻声道:“我李煜不才,腹内成稿,当场口占几小诗,唱几曲清词,为这位四季变换衣饰,又演得好口技的姑娘助兴!”

    两岸议论声四起:有明白难度的,立即指出李丛嘉这是吹牛;也有不明所以的,马上向别人宣讲李丛嘉的神奇之处;更有武将,干脆博起彩来,赌李丛嘉能赋多词?能得多少花?

    赵普终于算完了花数,他轻轻拱手:“六殿下,各位观众,现在还差一万八千朵花!”

    人群安静了:一百八十朵金花而已。如果现在是最开始,大家分分钟钟就能轻松搞定。可是现在,这一百八十朵金花,就极有难度了!

    十八最佳诗词,或者十八箭贯入长杆之中!

    怎么看,都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务!

    李丛嘉哈哈狂笑,手中纸扇猛然飞上天空,一曲高歌引吭天际:

    “落日染帘卷,秦淮画长空。天公为我新作,彩帐透金红。长记凌烟阁上,未醉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传诵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千顷碧,玄武净,紫金峰。忽然浪起,掀舞几字大唐盛。堪笑公孙小娘,未解庄生,戏中有雌雄。”

    满场静寂,思索着这长词中丰富的信息量:李丛嘉不但用天公为我新作,比喻刚才那彩帐之上出现的“唐兴破周盛”的含义,还将“凌烟阁”上江南猛将人数太少点了出来。

    两者相合,充分表现了他为国担忧之心意。末了,又以调笑的口吻,指出那擅长口技的的少女,没有表现出大唐的男儿雄风。

    帐内端坐的八位老者,捋须长叹:“此词虽然并不太工整,却立意极高,豪迈中不失优雅,难得啊!十朵金花没有任何疑问!”

    李丛嘉微笑间,一曲又一曲诗词或豪迈,或婉约,或情色连绵,或忧愁无比……从春天的景,到冬天的空寂寥阔,四季轮回间,竟然达到了十曲之多。

    看着他还在徘徊,仿佛每走七步,就能当场赋词一,柴荣真有些急眼了!

    还有七诗词就过自己一方啦!这可怎么办啊?他不是没想过提出质疑,但李丛嘉的诗词质量太高了,每一曲都引得周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

    连秦淮河南岸那些“文化白丁”——契丹赵王耶律喜隐都赞叹不已,他柴荣想捣乱不认可,根本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他身侧的汉国文人们已经在挥毫急书,记录这些难得一见的上好诗词。更有几个无牵无挂之辈,在向身边的唐人询问,怎么样才能留在这儿!

    终于到了第十六诗词,李丛嘉也满头大汗:他是真没词了!再抄袭古人诗词,也得有时间修改啊!

    古人的文字极为精炼,每一诗词都应情应景,想改动其中的意境本就极难,合乎现在情况的更没几。要不是李丛嘉博闻强记,加上脑海之中反应快,恐怕真难让其合乎逻辑!

    即便如此,那台上的评委们,还是在不断指出其中的问题:对仗不工整、词不达意,意境偏离主题……抄袭之作,让李丛嘉如何能严丝合缝?

    头痛之余,他深切地感觉到了冯延巳的摔倒、李弘茂的无奈!

    第十六,他只得到了三朵金花。

    也就是说,如果他再做下去,也可能质量太次,十不足一啊!

    柴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六殿下,要不然我再等你一会儿,等你们从城内调来几个大文豪如何?”

    这话挤兑得李丛嘉无言以对:如果此后再有人参战,明显有欺负人家汉国远来的嫌疑啦!

    他冷笑一声:“二哥,咱们兄弟好像还会射箭啊!”

    这句话一提醒,周宗瞬间跳了起来:“对啊,我不是文人啊,怎么跑这堆人中啦!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武将啊!哎,怎么总当自己是文化人呢!”

    这老东西一面说着,一面挑起地上一张硬弓,正是贾潭所用。他轻拉了几下,满意道:“老贾你这劲头还没减!给我一支箭!”

    贾潭白了他一眼:“又赋诗又射箭,真当你是全材呢?我可提醒你,很多年没动过刀枪,想得挺美,别把老脸丢到长江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