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独行

加入书签


    几个人还在说着什么,但杨墨的心思已经不在这里了。他需要时间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毕竟这才是目下最紧要的事情,首先要活下去。

    正在这时,有几个人影影影绰绰的向这边走了过来,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什么人?”

    “是我。”

    随着人影走近,几个人才看清楚来的是校尉李陵和几个侍从。众人慌忙站了起来行礼,杨墨也急忙从石头上站了起来,一边把右手横在胸前行了个军礼,一边思存这个时候李陵过来有什么事情。

    就见李陵摆了摆手让大家都不要起来。

    “某只是路过,你们都不要动,累了一天了继续休息吧。”

    众人听了便都又坐了下去,只是杨墨还站着没动。借着月光,杨墨注意到李陵已经脱下来刚才身上穿的铠甲,换了一身深色的紧身衣,只在腰间挂了口宝剑,这是怎么回事啊。

    “校尉这是要去哪里?”看到李陵也在注视着他,杨墨决定开口问一下。

    李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杨墨招了招手:“今夜月色不错,悔之可愿与某一同巡营。”

    “喏。”

    杨墨应了一声,便跟在李陵身边向前走去。李陵缓步走着,并不在说话,杨墨也就一路跟着,他猜李陵应该是有什么话要和自己说的。

    直到走出了杨墨的屯寨,李陵才停下了脚步看着身边的杨墨开了口:“悔之是什么时候从的军。”

    “三年前的事情了。”杨墨答道,

    “没记错的话,悔之今年应该才十九岁吧,为何三年前就从军呢?”

    是呀,为什么从军呢,十六岁在后世还是个花季少年,这一世的杨墨却已经投笔从戎了。杨墨了解了本主的经历也只能感慨造化弄人吧。依照汉律,男子要到二十岁才算成丁,二十三岁开始可以服兵役,一生要服两年兵役,一年在本郡,一年在边境。这就是当时普遍实行的征兵制,但后来因为汉武帝连年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征兵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在征兵之外又开始了招募士兵,杨墨就是属于这种招募兵。

    他稍微迟疑了一下,想着该怎么回答才好。杨墨是被李陵亲自提拔起来的,李家世代从军,以善待士卒著称于世,李陵对手下军官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又怎么会不知道杨墨是怎么回事呢。突然拉起家常大概是有什么话一时不好讲吧,这么想着他便搜索了一下脑子里本主的一些记忆答道:

    “当时年少无知,一时义愤在家乡杀了两个恶少年,为了躲避朝廷的抓捕就跑了出来,正好贰师将军要征伐大宛国,赦免天下邢徒参军,便报名参了军,想着奔个前程也好有朝一日能重返家乡。”

    杨墨说话间察觉到李陵有意无意的扫了他几眼,知道自己的说辞他并没有全信。好在李陵没有追问他杀人的事情,而是说道:

    “大宛国离我大汉万里之遥,一路下来想来悔之也是吃了不少苦头吧?”

    “去的时候还好,只是回程有些波折。好在上天眷佑,终究还是让我生入玉门关。回来后我不愿再在李贰师手下,就找人到了校尉这里。”杨墨说话的时候深吸了一口气,尽量控制自己的语气平和,他发现自己在回忆本主这段经历的时候明显受到了本主记忆中所带的情绪干扰,看来这段经历对本主不但印象深刻而且极其糟糕。

    不过这记忆里除了满眼的黄沙,就是随处可见倒毙的士卒尸体。还有如行尸走肉一般举着给马匹遮阳的布蓬自己却暴晒在烈日下的士兵。为了把从大宛国弄来的天马运回长安,将近二十万从征大宛国的汉军和民夫活着回到玉门关的只有一万多人。这样九死一生的经历自然让人刻骨铭心,

    只是他还有些搞不清为何自己只是查看一下本主的记忆,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这鸠占鹊巢到底不如自己的本体好控制呀。

    李陵也感受到了杨墨语气中的变化,瞟了他一眼说道:“悔之,李贰师起于微末,不通军务,媚上而凌下。两征大宛国,丧师数十万而天子不加罪,因外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