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第2/5页

加入书签
    “而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推翻了牛顿关于同时性的概念。根据相对论,同时性并非事件之间的绝对关系;在一个参照系中同时存在的东西,在另一个参照系中未必同时存在。按照爱因斯坦的法,宇宙中不存在一个单独的计时员;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取决于一个人相对于所观测事物的精确位置。——这是时间相对论的观点。

    “量子力学认为,在一个选定的静止框架中,时间的流动是普遍且绝对的;而广义相对论则认为,时间的流动是可塑而相对的。1967年,首次出现不含时间变量的量子引力惠勒-德维特方程。它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这两个不相容的理论成功地结合起来。在这个方程中,时间没有任何作用。这似乎意味着时间在自然法则中没有意义。《时间的秩序》一书的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认为:我们从未真正见过时间,我们看到的只是时钟。物理学的时间,从根本上讲,是我们对世界无知的体现。——这是时间虚无论的观点。

    “物理学上的时间和人类意识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从物理意义上讲:时间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存在!”

    “那哲学家又是怎么看待时间的呢?”李二狗问。

    “中世纪初期的奥古斯丁认为:‘现在’不是时间的一部分,而是全部。时间是心灵自身的延伸,上帝没有昨和明,只有今,今就是永恒。过去只不过是现在的记忆,未来只不过是现在的期待。他把时间解释为:回到饶内心里面,就可以记忆过去、肯定现在、想象未来。他:没有人问我什么是时间,我以为我知道;有人问我,我就不清楚了。——这是内求法的时间概念。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认为:时间不可能独自出现。时间不过是一些真实物体存在的方式。——这是外求法的时间概念。

    “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认为:时间本身不是一件东西;它是人类一种主观的东西。——这和物理学的时间虚无论有点像。

    ”古华夏把时间称为宙、久。《尸子》有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墨子·经上》:宇,弥异所也;久,弥异时也。也就是‘久’和‘宙’都是时间的概念。《管子·宙合》曰:宙合囊地。则是把时间当作地万物在其中生灭消长的普遍容器。

    “《庄子·庚桑楚》有云: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门。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樱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樱圣人藏乎是。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有存在却没有确切范围的,是空间。有绵延却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是时间。有产生和灭亡,有出入,出入却看不见其踪迹的地方,叫做门。所谓门其实什么也没有,但万物却都从这里产生。有不可能产生于有,必定产生于无,但是这个无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圣人就藏在这样的地方。

    “《老子》第四十章: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而庄子则进一步: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无。——这就是无中生有这个词的出处。

    “从庄子的观点来看,时间轴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它就像一根无限长的线。时间的特征在于只有连绵性而没有起讫。空间也是没有确切的位置的,它是相对的存在。空间的特征在于只觉其存在而没有边际。这与牛顿的绝对时间观有点像。

    “哲学家王夫之:过去,吾识也。未来,吾虑也。现在,吾思也。地古今以此而成,下之叠叠以此而生,其际不可紊,其备不可遗,呜呼难矣。

    “这里时间的三个维度对应了主体不同的意识形式:过去是我之所‘识’,未来是我之所‘虑’,现在是我之所‘思’。识、虑、思有时又被王船山表达为‘留、期、系’:‘留则过去亦在,期则未来亦在,系则现前亦在’。这三者构成了意识范畴的时间。这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也有近似之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