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茶道-第2/3页

加入书签
    “静,是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清风拂来,绿柳摇曳,大家坐在湖山秀水之间,听陆宝成说着茶道,静静体会,都觉深合吾心,频频点头。

    “怡,是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悦、愉快之意也。茶道为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真,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此‘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即应为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真心互见,放牧天性、全性葆真的目的和境界。”

    “本来我等前面所论,还比较散乱,不成系统。经陆公子这一概括,如神来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啊!陆公子不愧为茶居之主,真深得茶之趣也!”名士中一老茶客道。

    “是啊。是啊!”大家都赞叹。

    “一点浅见,都为大家所启,在下不敢当诸公谬赞。”陆宝成心中得意,面上却拱手谦逊。

    “归园三公子都才华出众啊!刘子衿公子诗才出色,李林森公子的园林建造鬼斧神工,陆又安公子于茶又有如此高论,真是年少有为,让人佩服啊!”

    陆宝成心中有愧,不好意思再听这赞美,大声道:“接下来,就请各位以‘茶’为题,作诗填词,公推的前二十首,将与刚才诸位的高论、征召入录的对联,一起录入本茶居出版的《归园茶观》中。”

    “话说,今日怎么不见刘子衿刘公子啊?”一说到作诗,有人想起刘青来了。

    “刘公子正忙着为诸公研制新茶,今日不在此地,等一会儿诸位喝的新龙井茶,就是刘公子近日研制出来的新品,诸位可以尝尝。不过为与诸公同乐,他已作词三首,就是刚才渔樵两夫为大家所唱的《临江仙》。”

    “啊,难怪!此三首词气势磅礴而又超然豁达,与《咏梅》、《桃花诗》确是一脉相承,果然是刘子衿手笔也。”有老者抚须叹道。

    众人都点头称是。刚才听完词曲那种震撼,他们很长时间可能都忘却不了。

    看大家都搜肠刮肚开始作诗,陆宝成这才抹了抹额上细汗,拱手退下。

    刚才他关于茶道的言论,都为刘青所授,好借此搏个名声。他可是捏了一把汗上来的,不过幸好他运气好,大家并没有抓着他再论下去,否则他非穿帮不可。惭愧啊惭愧!

    不过要是陆宝成知道那《临江仙》与茶道之论,以及教给李植的园林理论,都是刘青那大偷盗于后世的,他大概就要感慨自己道行还是太浅了。

    此时正在狮峰山下的茶园里忙得不亦乐乎的刘青。只觉得耳朵发烫,她摸了摸耳朵,心里纳闷:“谁说我坏话呢?”

    低调行事是刘青这一世的处世原则。所以在归园开业的前两天,她就来到了龙井村,以避开那场热闹。这辈子农人出身的刘青觉得,与其在归园里跟文人们酸文假醋地掉书袋,还不如到这里跟茶农们一起劳动来得痛快。此时,看着十天前扦插下去的茶穗不但没有枯萎,而且原枝带着的小芽还有长大的趋势,刘青格外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