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新的发现-第2/3页

加入书签
        “呵呵,此诗我未曾读过的,出题也是临时起意,他能去哪里抄?江州偌大,有诗才天赋者不足为奇,只是不曾被发掘出来罢了。”

        “还是先生慧眼识人。”

        杜元亭笑道:“你这小家伙,越来越会说话。记住了,明早把这五份诗作原稿张贴出去,等人来了,就请他们进来。”

        阿狄忙道:“遵命。”

        杜元亭起身,来到门口,望着不远处深沉的湖水,长叹一声:“风雨如晦,民生维艰,这世道,越来越不好了。”

        对于他的悲春伤秋,阿狄早已习惯。这次开设草堂,先生的用意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培养些好学生出来,也算是有功于社稷了。

        ……

        第二天早起,雨仍未停,丝丝缕缕的。

        陈铮家里没有油纸伞,只得一顶老旧的斗笠,但不得蓑衣,这样出去的话,肯定会被风雨打湿身子。

        秋意入寒,很容易生病的。

        在这时代,生病不但麻烦,甚至会要命,哪怕一般的风寒,沾染上了,都可能导致大问题。

        想了想,他往二伯陈远家走去,来借一件蓑衣。

        下雨天,陈远在家,拿出件蓑衣来,问道:“你这是要去哪?”

        陈铮就把自己昨天参加杜氏草堂考核的事简单说了。

        陈远不是读书人,不知道杜元亭是谁,可听说其是进士出身后,顿时肃然起敬了。

        进士功名,哪怕放在陈家集河内,那也是人上人,大老爷级别的人物。

        虽然现在杜元亭已经致仕,没有当官了,可功名是一直在的。

        身份超然,下面的人只能仰望。

        陈远搓了搓长满了茧子的粗手:“陈铮,那你就是有出息了。”

        陈铮忙道:“我今天只是去看结果,未必会被选上。”

        “呵呵,能考过第一关,都很好的。”

        陈远口拙,也不知该怎么说:“陈铮,上次给你的米吃完了没?我再拿一袋给你。”

        陈铮摆手道:“谢谢二伯,不用了……对了,阿平被人看中,已经去城外的玄云观当道童了。”

        闻言,陈远大感意外,他听说过玄云观的名头,虽然只是间小道观,但终究是拿着度牒的:“阿平运道好呀,这一下,不愁吃食了。”

        “可不是?时辰不早,我先过去了。”

        “好的好的,有什么要帮忙,你尽管开口,不用跟二伯我客气。”

        陈远送出门外,见陈铮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冒雨而去。

        “就你整天打肿脸充胖子,家里小孩都吃不饱了,还往外面送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