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嘉庆十八年-第14/14页

加入书签
    嘉庆十六年(1811),嘉庆亲自撰写了一篇《守成论》。文章里说,汉、唐、宋、明到了中期全都在走下坡路,问题就在于君主自作聪明,变更成法,所以臣子贪功冒进,百姓浮躁,最后导致家国衰亡。嘉庆其实意识到了帝国潜在的衰落,便想将已有的繁荣延续地更久一点,所以甘心当守成之主。只要不再出和珅这样的大贪,只要皇帝以身作则,那么盛世为什么不可以持续呢?

    天理教起义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嘉庆满怀悲愤地颁布清朝第一份《罪己诏》,其心情可见一斑。就像是一座营造了多年的宫殿,勉励维持其光鲜亮丽,没想到一朝倒塌,露出了残破不堪的内里。

    在《罪己诏》中,嘉庆提到了“因循怠玩”的问题。文武官员的推诿塞责,庸碌无为,不思进取,导致了紫禁城被攻击这样的奇耻大辱!与其说是罪己,倒不如说以己之身代众臣之过,实则还是在怪众臣。

    天理教事件发生的五天内,他就斥退了六位大学士的三位和六部的三位尚书。一场甄别各级官员的行动也开始了,上至督抚,下至县令,全都整顿一遍,这一行动一直持续到嘉庆十九年(1814)。“守成之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吏治整顿,近乎一场“维新”,恐怕他也意识到,再不改革,国家有可能衰亡。

    这是一位正值壮年且握有大权的君主,在国内外相对安定的情况下,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变革。比之鸦片战争之后的诸多变革,一无外敌窥伺,二无太后掣肘,可谓是天时地利尽在手中。然而,这场变革还是失败了。

    嘉庆并没有遭到猛烈的反击,反而像陷入了沼泽中,四周都是绵密的吸力,将他拖入泥沼之中。他想要解决官员的不作为,却被官员的不作为给打败。

    嘉庆二十五年(1820),朝中发生了兵部大印失窃案。经查,一名皂吏为了儿子娶媳妇,方便花轿穿过衙门直通街外,竟然在兵部大库后面开辟出一道新门。此事在半年之前发生,兵部人员来来往往,竟不能发现。嘉庆又想起了如梦魇一般的天理教之变,直斥大臣“良心何在”。

    这一年,正是嘉庆去世的一年。至死,天理教的阴影都笼罩在他头上。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