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玄武门之变-第11/11页

加入书签
    大意是:我们俩的交情太深了,君臣只是一种形式。如果朋友邀请你去做某些事情,你应该要委屈一下自己。更何况我们是君臣,难道就不能为我委屈一下自己吗?含情脉脉,令人感动。

    后来,这般有爱的宋神宗既无法保护王安石在政敌的攻击中全身而退,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揽权之心。王安石最后还是力不从心。

    唐太宗与魏徵的君臣之义,正如贞观之治一般,只是历史的昙花一现。

    05

    贞观十七年(643),魏徵病逝。唐太宗痛哭流涕,为之神伤。没过多久,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四。

    然而,两人的结局都不太圆满。

    这一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英明一世的唐太宗逐渐展露出昏聩的一面。

    当时,侯君集、杜正伦与太子有染,一个被杀,一个被贬。魏徵曾经推荐过二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唐太宗不得不怀疑,魏徵是不是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正直,他有没有可能结党营私呢?

    随后,唐太宗得知,魏徵曾经写下自己的谏辞,拿给史官褚遂良看,估计是打算把好名声传之后世。魏徵有了好名声,那自己不就成了被劝谏的昏君吗?唐太宗越想越气,完全丧失了判断力。

    于是,他废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的婚约,还下令推倒了魏徵的墓碑。

    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如果放在以前,定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这一次没有了。唐军虽然取得大胜,太宗还是后悔了。回师之后,他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他又重新立起魏徵的墓碑。

    最后的最后,唐太宗还是那个千古无二的开明君主。

    在中国古代,一个帝王如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尚且避免不了走向昏庸;一个朝代如唐朝这样盛大的王朝,尚且不能走出“克终者寡”的历史规律。那要如何寻找出路呢?

    魏徵留下的这个终极问题,只能待后人解答。

    【清】刘源:《凌烟阁功臣图》之魏徵。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唐】魏徵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

    【唐】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唐】吴兢:《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唐】魏徵等撰:《群书治要》,中华书局,2014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