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夺命地铁-第4/8页

加入书签
    晋景公此举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权谋策划,防止本来就势力很强的栾氏在协助自己诛灭赵氏大宗的过程中居功自傲,在因此获取了更多的朝堂利益之后,会加速栾氏家族快速壮大势力,从而形成新一家的权臣家族;因此,晋景公没有选择栾氏成员、而是越级提拔郤至入朝堂的举动,就是想以郤氏来牵制栾书和栾氏家族,以达到朝堂上的政治平衡。

    至于栾书心中服不服气,栾氏有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迁怒于郤氏,郤錡和栾书将来还怎么相处,这个事晋景公就不管了,甚至这还是晋景公所希望的呢(卿士之间产生矛盾,不正好让国君来分而治之么)。

    再说另一边——赵氏大宗覆灭之后,曾受过赵氏家族几代恩德的韩厥不愿曾经的恩主之家就此衰败、消亡,于是找了个机会向晋景公进言,说赵氏实在对晋国有大功,当初成季(赵衰)的功勋、宣孟(赵盾)的忠勤,晋国朝野上下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因为部分后人不肖的缘故,赵氏居然没有了能继承家族爵禄的人了,假如如此功勋卓著的家族,都因为后人的不谨而失去了保有家族荣耀和爵禄的资格的话,那么将来还有哪个家族愿意继续为国家、为国君拼死效力呢?

    因此,韩厥请求晋景公重新为赵氏设立宗子,以承袭赵衰、赵盾的身后祭祀和赵氏家族的爵禄,重建晋国赵氏。

    晋景公本来就有心抬举自己的外甥赵武,让他继承赵氏大宗被诛灭后的赵氏爵禄,而韩厥所提出的“让赵武来继承赵氏大宗”的请求,正合晋景公的心意;于是,借着韩厥的进言,在距“下宫之难”结束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晋景公就正式立八岁的外甥赵武为新一代的赵氏宗子,以承赵氏家族传承,并负责赵衰、赵盾、赵朔祖孙三代‘良臣’之祀。

    在立赵武为赵氏宗子、重建赵氏之后,晋景公又将转封给羊舌氏的原赵氏家族的部分封地返还给了赵武(一部分),再命如今仅存的赵氏近亲、晋国邯郸氏家主、现任的新军将赵旃来负责辅佐照顾年幼的赵武,处理赵氏家族的内部事务。

    就这样,整个赵氏家族的荣耀和复兴重任,便落在了年仅八岁的赵武一个人身上。

    ‘下宫之难’结束后的第三年,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年初,在位十九年的晋景公突然得了严重的疾病,导致日夜不能寐;而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了,晋景公在梦中又常常梦见赵同、赵括兄弟俩的鬼魂带着一身的血迹前来质问自己为何无辜诛灭赵氏,然后手举着武器来向自己寻仇。

    因此,在心病和外疾的双重折磨之下,晋景公时常梦魇不断、重疾缠身,就此倒在病榻之上,无法继续处理繁重的朝政。

    国君病倒不能理政,但国家可不能没有掌舵者。在无奈之下,晋景公只得命晋太子州蒲代为主持国事,以卿士中排名前二的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来协助太子治理国家(上军佐郤錡以及其他卿士的卿位排名较低,没有资格辅政)。

    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夏天,在无尽的焦虑和深深的恐惧中,身心皆受病痛折磨达半年之久的晋景公,终于得以解脱、病逝于国都新田的公宫(晋景公之死也有另外一说,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不慎落入厕中,被粪水淹死的;因为不涉及本篇文章的重点,所以这里就不铺开叙述了,以后将专门重写一篇,来讲述晋景公之死)。

    晋景公去世之后,拥有‘顾命之权’的中军将栾书和中军佐荀庚拥立晋太子州蒲继承了晋侯之位,这就是晋厉公。晋国的历史进程,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周简王三年(前583年),在将国都迁离赵氏势力深厚的新绛、改都新田两年之后,晋景公已与诸卿士(主要是栾氏、郤氏)制定好了对付赵氏的行动计划,万事皆备;因此晋景公便在国都新田召集诸卿议事,准备发起对赵氏的最后一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