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方自己的天地该多好啊,可是买一套三居室的话,月供压力太大。还是买小一点更现实,就二居室吧……退一步,就给自己减了压。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说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从原始社会开始,压力就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寻找食物、寻找住所、寻求安全以及寻找配偶繁衍后代。总之,要生存下去。在现代社会中,压力与基本的生存手段关系减少了,而与社会的成功、与对极大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评判、与满足自己或他人的愿望紧密相关。
压力似乎是人类状况如此自然的一部分,以至于如果缺了它,人类自己还要创造出压力。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有时我们宁愿承担心理压力也要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去做。不只是对那些令人不快的、不想去做的事情是如此,即使对那些我们愿意去做,有必要去做,做完后感到充实、感到有价值的事也同样如此。我们之中许多人似乎只有在经历这种压力时工作才能完成得更出色。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喜欢把别人置于压力之下。这样看来,压力在生活中难免存在。
在牵涉到“技能”的问题,本身就是压力的来源。比方说,假设老板规定今天无论如何要完成某份稿件的排版工作,那么有的打字员就会急得浑身是汗;但对身经百战的人来说,却是小事一桩,甚至还可以边打边喝咖啡呢。简单地说,你紧张的程度与功力的高低呈反比,对付这种压力的方法是提高技能。
这种问题很单纯,我们比较关心的是那些因“不明原因”所导致的压力,这也是对症下药的第一步。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压力有多种来源。
有些人把某件心智或体能活动的成绩看得很重。一般而言,这牵涉到的多半只是技术层面,因此,并不难克服。典型的例子很多,像是开车、打网球、在公开场合演讲等。
还有面临了性命攸关课题所产生的压力,比如车祸、暴乱、战争,或是遇劫等紧急状况。别忘了,所谓“危险”的定义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有人敢只身探鬼屋,而有的人连打雷都怕。
另一个极端是“日子太好过了”,让你在烦闷之余,实在谈不上什么成就感。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些过着千篇一律生活的上班族,相同的琐碎业务或是机械化的制式动作会让他们有窒息感,觉得自己的才能完全被埋没了,只是在混吃等死而已。
不要让压力打垮你自己
当你觉得面对压力,你的身体会作出反应。它们促进身体对面临的挑战作出响应,或坚守阵地,或发动反击,或迅速战略性撤退。这种反应不是我们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意识地支配的。它是无意识的,就像我们的身体对食物的消化一样,人体能够根据需要作出反应,用不着我们告诉它该怎样做。
在这种反应过程中,身体内部每个部分都处于临战状态。然而问题在于,如果无限制地任其发展,那么每一件都能损坏我们的身体。因为它们生性就只做快速敏捷的反应,一旦紧急情况消失便立即关闭反应系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凡禹 主编统,否则,就会产生副作用。人体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已经能以动员和解散的方法对付外界的威胁。然而,当今社会常常既不允许我们用打或撤的办法去对付所面临的压力,又不消除这些压力以使我们得到松弛,身体就受到影响。
看看身体对压力反应的主要方面及其承受压力过久所受到的损害,无疑对我们有帮助。
让我们来设想你总是家中晚上第一个下班回家的人。一天晚上,你跟平时一样回到家,走进一所刚住不久的房子。突然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从楼上传来,随即,脚步声开始走下楼梯。刹那间,自动反应系统开启,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促使你做好准备:或者同来犯者战斗,或者尽快撒腿跑出去。可是不一会儿,脚步声转下楼梯,结果来人是你的妻子(丈夫)。原来是她(他)的工作时间出人意料地有了变动,今后将提前一小时到家。第二天晚上,当你步及那幢房子听到同样的脚步声时,就会在作出反应之前关闭自动反应系统,并向它保证这个脚步声不是威胁,而是受欢迎的声音。这个例子说明了一点,外界因素是两种情形下的同一种东西,所不同的只是你对它的心理解释。正是这种认知评价激发或没能激发自动反应。你通常不是直接选择反应的,也不是指示肾上腺、甲状腺、肝脏或其他组织开始工作的。如果我们的生活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有助于我们的心理成熟,增加生活情趣,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地思考,因为有了特定的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然而,如果压力超过最大程度,就会使我们心力衰竭,行为混乱。由于目标意义减少,并且毫无希望、难以实现,使我们感到自己是无用之人,毫无价值。如果反应持续太长,就会造成危害,使人垮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