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送给父母一些关爱

加入书签


我从他们那儿得到些什么,他们目光中的慈祥和关爱已经说明了一切。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每一个人成长起来的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正是在家庭中,在父母的关爱中每一个人受到他最好的或者是最坏的道德熏陶,因为正是在家庭中他接受了贯穿其一生、直到生命结束才会放弃的行为准则。

我们都知道“行为举止造就人”这句话;还有一句格言叫做“心灵造就人”;而实际上更进一步的是这样一句话——“家庭造就人”。因为家庭熏陶不仅塑造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灵,而且还塑造人的品格。主要是因为,在家庭中,一个人的心灵开始敞开,习惯开始形成,理性开始觉醒,善良或者邪恶的品格开始初具雏形。

不管是纯洁的还是肮脏的家庭,都是产生社会原则和规则的地方。法律本身不过是家庭的反映。在家庭生活中,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的哪怕是最细小的思想的火花,到后来随着个体的成长也会向社会迸发,从而成为公众的意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生活应该为社会生活作准备,而且心灵和品格应该首先在家庭中形成,这是自然的秩序。那些后来构成为社会的个人首先要在家庭中学会交往,并彼此适应。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儿童成为公民。因此,家庭可以被当作是对文明最有影响的学校。我们从上一辈那接受到自己生命最初的引导。

在幼年时期环境的影响对任何人哪怕是对最有才智的人都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世间不可能存在一出生就成为一个自立更生的人,他必须依赖他周围的人并从中获得营养和教育。从他的第一次呼吸开始,他的教育也就开始了。当一位母亲带着她4岁的孩子去问一位牧师她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的教育时,这位牧师回答说:“夫人,如果您还没有开始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您已经耽搁了4年的时间。从婴儿脸上第一次露出微笑开始,您就应该抓住机会开始教育。”不过,即使这样,教育也已经开始。因为小孩已经通过简单的模仿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无需努力,几乎是通过皮肤的毛孔进行的。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说:“一棵无花果树看着另一棵无花果树,就变得硕果累累。”小孩子也是如此,示范是他们的第一位伟大的导师。在你的早年一切形成过程中,不管多么微小的影响都会贯穿于一生。儿时的品格构成成年时品格的核心;所有后来的教育都只不过是在儿时品格基础上的叠加,但是核心却很少发生变化。因此,正如密尔顿所说的,“童年预示着一生,正如早晨预示着一天。”那些持续时间最长、扎根最深的推动力,往往渊源于我们出生之时。正是在那时,美德或邪恶、快乐或感伤的基因首次移植于人的身体,并决定了人一生的品格。

幼年时的我们往往是站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口,对其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起先,是四处观望,不久,便开始观察、领悟、分析、比较、模仿,把对事物的印象和思想牢记在心。如果能得到悉心的指导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凡禹 主编,我们所取得的长进是真会让人惊诧和喜悦的。布鲁姆爵士研究发现,小孩在18个月至30个月这段时间,对物质世界、对自己的能力、对其他个体的属性、甚至对自己的心灵和对他人的心灵的领悟,比他在日后一生中所获得的领悟还要多。在这一时期,一个小孩在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在心灵中所产生的思想是如此重要,假如一个人学到的东西可以擦掉的话,如果说一个小孩在此期间学到的东西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清除,那么,这个人的学问不用一周的时间便可全部清除。

我们充分地吸收各种思想,通过正确的引导,我们学会了服从、自制、对别人友善、忠实和快乐。我们有自己的意志,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双亲的影响,不管是受到了良好的还是极其糟糕的引导。家是幼年时代的“爱的学习”的场所。对家庭的责任心不仅是对人类的一种约束,也是一种训练。充分进行家务培训、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是父母的职责;而遵循父母的教导并增长才干是青少年的本分。教育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和受人尊敬的工作。按照基佐的意见,家庭是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最伟大最让人崇敬的学校。只有家庭才教给人自我牺牲、崇高的品德和可贵的思想。它渗透于人的良心之中,使得生活可以让人接受,而不使我们怨天尤人。“培训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由”,一位伟大的作家指出,“对一名儿童来说,你越早让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你就越快使他长大成人。”杜潘洛普曾经说过:“我对最年幼的儿童的自由的尊重比对成人的自由的尊重更小心在意,因为成人对我有防卫能力,而小孩却没有。只要我一想到小孩是可塑性很强的人,我就决不会侮辱他们,因为在他们身上会打上我的意志的烙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