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命运犹可违,性格可塑造-第2/4页

加入书签
早在青少年时代,梁晓声就逐渐懂得了自我反省。他在随想录里回忆说,少年时代的他曾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总是企图用谎话推掉自己对某件事的责任。事后,这种撒谎的行为又常常使他产生沉重的内疚感,可虽意识到在做不好的事,但还是忍不住去做,这使他处于非常矛盾的境地。后来,依靠这种并不十分坚定的自省意识,他逐渐改变了撒谎的习惯,消灭了一种消极品性滋长的可能性。

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他细细反省了自己在复旦三年的所作所为,将自己做过的亏心事细数了一遍。通过细数这些亏心事,梁晓声认识到了自身性格中的不少消极因素,诸如怯懦、“随风倒”等,于是他通过自觉的努力去克服它们,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朝着有利于成功的方向发展。

我们不妨学学上述这两位名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启航著。无论是克服不良性格,还是塑造优良性格,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的原则。

二、渐变转化原则

人的情绪是性格的特征指标之一,对性格的形成和转化具有诱导感染作用。比如,一个性格暴躁、个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安定平静、从容不迫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以促进暴躁性格的渐变转化。一个人如果能经常消除烦恼、愤怒、急躁等不良情绪,对克服急躁易怒的不良性格肯定是有好处的。正面的情绪鼓励愈经常持久,对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也就愈有利。

三、以新代旧原则

一种不良性格形成后,要改变它,办法之一就是从改变习惯入手,用新的习惯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比如,你向来好胜逞强,办任何事情都不甘示弱,因而经常使自己惴惴不安、精神紧张。为此,你就要放弃做一个“强人”“超人”的愿望,中止以眼前胜败来衡量成绩的习惯,培养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看问题的习惯。

四、积累性原则

一个人的性格,一般都可以表现为临时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状态。稳定性状态始终存在于个人的性格特征之中,而临时性状态仅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环境和过程之中,一旦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它便不复存在。比如勇敢,在有些人身上即表现为一种稳定性性格,不论什么情况,他都是勇敢的;而在有些人身上则仅为一种临时性状态,即他只是在某地某时某事上才表现出勇敢。当然,临时性状态是不稳定的,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它就会消失。这并不是说临时性状态和稳定性状态是互不相容、不能转化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临时性状态培养为稳定性状态,那么,就能达到优化性格的目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启航著既然有好人,就有一些害群之马,但好人还是多数。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别人,看待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

三、试着去帮助别人,从中体验乐趣

不良性格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人冷漠,一般不愿与人交往,生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要想改变这样的性格,平常可以主动去帮助别人,因为人人都需要关怀,你去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来帮助你。同时,在这种帮助中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心情改善了,对人的看法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有利于性格的改善。

四、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

人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客观的环境因素都要通过主观的自我调节起作用,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塑造着自我,包括塑造自己的性格。随着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和相对成熟,随着一个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其性格的发展也从被动的外部控制逐渐向自我控制转化。如果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一变化,促进这一变化,自觉地确立性格锻炼的目标,从而进行自我锻炼,就能使其对现实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等性格特征不断完善。

五、培养健康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