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海上丝路 30书院之论-第3/4页

加入书签
    听汤景有意愿帮着自己在月港经商,沈琦颇受感动,答道:“难得汤大官人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你我弟兄联手,将金陵、月港、马尼拉及新大陆的阿卡普尔科连成一线,定能开辟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来再有月空长老和玄德真人在新大陆教化人心、宣化四海,我们定能开拓一片新天地,那可真是开华夏数千年文明之先例了!”

    沈琦这份激动人心的感慨刚刚说完,吴襄忍不住了,热情洋溢地大声嚷道:“各位哥哥,知道我为何在金陵开了家书院吗?”

    提起书院,朱辉就想起了庞福评价的那本《浪史大观》,还有那本来历不明的《金瓶梅》,脸滕地一下子红了起来,还以为吴襄又来王婆卖瓜,忍不住对他喝道:“大舅哥,不要给大家添乱了!”

    “添乱!”吴襄立刻拿出了大舅哥派头,厉声质问道:“臭小子,哥哥来问你,你才读过几天书?”

    朱辉知道,如今的吴襄不再是那个豆腐坊出来的混混了,赶紧收敛了起来,低声讲道:“哥哥,你有功夫也到书院去看看吧,总不能让那些‘文曲星’下凡的才子们,整日里只做些风花雪月的文章吧。”

    吴襄把眼一瞪,问道:“臭小子,你懂什么?《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孔老夫子在《礼记》中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汤景听吴襄又讲起了之乎者也,便劝道:“吴公子,好了、好了,你要办书院,也没人拦着你。”

    吴襄推开了汤景,不依不饶地接着讲道:“世人皆是俗人也!这喻世明言,是我吴夫子讲的千古名言。”然后,转着圈看看周围的每个人,这些人全都被吴襄看得自己就是俗人一样,有的憋着笑,有的绷着嘴,也有人低下了头。

    接着,吴襄大声讲道:“好在我大明子民,经受了数千年文明的熏陶,自幼便懂得礼义廉耻,虽然不是人人都会诗词歌赋,但打小都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圣人的教化,多少都懂得一些诗书礼仪。你们将来不是要下南洋?还要远航新大陆吗,你们也不想一想,那未经开化之地的蛮夷,你们拿什么去教化他们?天天给他们讲之乎者也!呵呵,若是这样的话,不被人家把你们打出来,那才怪呢!”

    吴襄这些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沈琦、朱辉、汤景等人都笑着直摇头;那三位镖师可能觉得还是有些道理,彼此开着玩笑,低声细语了起来,似乎相互指着对方说,你不是读圣贤书就犯困吗,吴公子的书倒是适合你来读一读……

    听着三位镖师的玩笑话,也算是让沈琦、朱辉和汤景等人开了窍。

    汤景问道:“吴公子,你不会想将来把书院办到新大陆去吧?”

    吴襄底气十足地答道:“哥哥,还真让你说对了!俺来牵头办这座书院的目的,正是为了给月空长老和玄德真人师父培养能赴海外教书育人的人才,儒释道、儒释道,现在释、道有了,还缺儒,你们说是不是?我为什么只用那些落第的秀才,还有那些连乡试也过不了的、考了一辈子秀才的童生?咱大明的子民,有点功名的人,谁愿意去出海冒险?你们也不想想,没有我办这家书院,为你们培养这么多儒生,将来怎么到新大陆去教化人心?”

    虽然朱辉撇了撇嘴,心中暗想,你还不能说这话没有道理,可又总是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沈琦问道:“这些人将来都能跟着出海吗?”

    “说不准,所谓父母在不远游,越年轻的,可能越不愿去,越是对科举没有希望的老童生,越有希望,没准他们还想在那些蛮荒之地,弄个一官半职当当,我尽力帮你们多培养一些人才吧!”吴襄答道。

    朱辉琢磨了一会儿,讲道:“还有个问题,这些人整天做那些风花雪月的文章,哪里还记得圣人之言,别到时候没教化好人家,反而把人家新大陆那淳朴的民风给带坏了。”

    “臭小子,就你一个明白人吗?”吴襄又教训起了朱辉,接着讲道:“这事我不是没考虑过,如果没有西洋传教士跟着捣乱,咱们到了新大陆,直接就教给他们夫子曰、圣人云,也就是了。别忘了你们还有竞争者,那些西洋人传教讲什么我不清楚,反正你们如果只会给人家讲那些听了就犯困的文章,我觉得人家新大陆的人不见得**听,你们自己想想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