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怎么办-第2/3页

加入书签
    不!这三者皆不可行!

    举兵反商,以东鲁一镇之力,几无胜算——即便加上唇齿相依的南楚,对抗殷都朝歌,想要取胜,也千难万难。这还没算东南治下这四百镇诸侯未必心齐。若真兴兵,其中一些,哪怕只有一两镇临事倒戈,也是大凶大险之势。

    没有绝对胜算之兵事,当慎之又慎!我东鲁可不是归商不久的北海,姜族侍商十数代,久守东鲁,树大根深,基业绵厚,一旦失败,成本太大,不划算!

    上表君上,示忠心。说行刺君上之事,乃女儿一人所为,与姜家无关?也不行!莫说我姜恒楚实有不甘。便是我咽得下这口气,我姜家也必然会因此招致南、西、北三方君侯之不耻。甚至,我东镇二百属郡的诸侯,恐怕自此后也将对我毫无尊重。从此,盖冠天下,势压四公,成为第一大诸侯的愿念,那就提也不用再提了。

    至于那个道士出的主意,更不可行!他一向喜欢喊打喊杀,全没个有修道之士该有的样子!当初他来我府上自荐做门客,我看他仙风道骨,还委实重用了一番,如今想来,真是糊涂!我若真是独立?难道帝辛不会发动天下之兵前来攻我?那时节,朝歌集结六百镇诸侯于东鲁城下,我据守孤镇,退无可退,那情势,还不如主动出兵,尚有个进退!这该死的老道!一忙完眼下之事,我必将他逐出门去!

    ……究竟该当如何呢……

    翌日,东伯侯宫人流不息,装车备马,里外忙作一团。城中百姓竞相猜度,议论纷纷。后来,宫中传出消息:帝君受惑于近佞,冤杀姜后。东伯侯欲约齐四大诸侯,朝歌面君,进表陈情,洗雪姜氏之冤屈。除奸妃,诛谗臣,清君侧,以正朝纲。

    准备停当,姜恒楚缓步走出宫门,正欲上辇,忽然想起什么,停住脚步,转头问上大夫:“书信都送出去了么?”

    上大夫答道:“回君侯,都送出去了,相信四位君侯不日将于朝歌汇聚,同张大义,共举臣纲,一雪天冤。”上大夫略犹豫了一下,从袖中掏出一块龟甲,递上去,道:“这里有一物,请君侯过目。”

    姜恒楚不解,接过一看,原来是封辞行的书简。上面写道:“杀又不敢杀,忍又忍不下,君侯行事,堪如妇人也!此一去,凶多吉少,自求多福。恕贫道不能再事左右,君侯好自为之!”

    落款是:小道太乙敬上。

    姜恒楚轻蔑一笑,转头问上大夫:“他往哪里去了?”

    上大夫答道:“回君侯,他没说。不过,好像是沿着东海,一路往南去了。若中间不改道,应该是去了陈塘关。”

    姜恒楚点点头道:“这个太乙,哪里像个修道之人,满身杀性,我看他不该去做老道,倒该去做个屠户,哈哈!“,上大夫见主家有此言,忙也陪笑道:“可不是吗!“

    姜恒楚哈哈笑完,表情复又凝重起来,仿佛多多少少被那太乙道人的书简触动了心事。点首叫执事取来刀笔、甲骨,以辇为案,迅速写下一封书信,卷起来教给上大夫,言道:“你且收好此信,待到世子返回东鲁,并估摸我等已至朝歌,便将此信交与世子。其后之举措,由他定夺,不得有误!“

    上大夫忙躬身接信,目送姜恒楚上辇出城而去,这才顾得上查看甲骨所书,只见上面寥寥数言:”吾儿文焕,见信如唔。为父此行,志在必得。然若不幸,偏生变故,儿可自行做主,或挥兵西征,或自立为君,皆可,唯不可不战而降,辱没姜氏先祖。为父所谋大事,若功亏一篑,为父当自裁,断不会为昏君所俘,拖累我儿监国定策,治军执朝。此别依依,再见之时,唯愿我东鲁家国兴举,百姓康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