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解困纪洲城 一-第5/6页

加入书签
    前几日的驿报也传到了纪植的手里,都是些寻常政事,唯一一点异常。

    滨州郡守王允豢养私兵,晋王派司礼监秉笔太监魏葳前去查明真相,但真相还未查明王允却在府中畏罪自杀,此事不了了之。

    这种事在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怪就怪在,这王允是当今太子崇的岳家人,太子妃的嫡亲兄长。

    王家是晋国底蕴丰厚的百年世家,能够和王家平起平坐的世家屈指可数,在朝中更是附庸无数。王允不说是这一辈的“领头羊”,但在能人辈出的王家也算得上是佼佼者,要不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坐上了一州郡守之位,如今却因为还未查实的“豢养私兵”的罪名,草草收场。

    这事确实是出人预料。

    这几年朝上的风向,纪植远在纪洲城也可观一二。

    太子崇性子端庄宽厚,敬天法祖,孝悌行仁,还占着个嫡长的身份,是个再标准不过的皇室继承人。但是在太子出生后没几年,太子的母亲徐王后就薨逝了,晋王也并不甚宠爱这个母亲早逝的嫡长子,太子在深宫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好在徐皇后的亲哥哥,时任太尉的徐行尽心呵护,才让太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这也让太子有些依赖徐行和徐家,这种依赖几乎是刻在太子崇潜意识里心理上的依赖,以致于皇室宗族内部对太子崇和徐家都十分不满。朝堂之上关于徐家外戚干政、一家独大的传言也是甚嚣尘上。

    皇室宗族和徐家一直摩擦不断,直到五年前,一根导火索引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

    有人在宫中行巫蛊压胜之术,诅咒晋王。

    这桩案子一直没有查明,可在这不久之后徐行就上书请求返回原籍丁忧守孝。按照本朝惯例,有官员上书请求回乡丁忧,帝王为表爱重仁慈,第一道请旨回乡丁忧的上书一般都会被皇帝驳回。而官员为了显示自己并不贪恋禄位、仁孝守礼,也会再次请旨,递上第二道、第三道请求回乡丁忧的奏折,恳请帝王允许自己回乡丁忧。而有些地位重要,不能离职丁忧的官员,帝王会下旨“夺情”,要求官员以国事为重,允许其不返回原籍丁忧。

    可徐行请求回乡丁忧的请求,并不是如此。

    晋王没有按照惯例慰留徐行,而是极其痛快地批了折子,允许徐行回乡丁忧守制。在徐行离开王都之前,为太子崇敲定了一门亲事,琅琊王家,算是徐行留给太子崇的最后一张底牌。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得益于良好的家族教育、对族中子弟的培养,更得益于他们从不轻易站队。

    此时让王家和太子缔结姻亲,王家无异于被摆在了太子阵营的明面上,这一番可谓是雪中送炭,王家也从此就和太子绑在了一起。

    看着驿报,纪植心里也明白,朝中党派林立多年来争斗不断,现下的国都怕是已经是一锅滚水,这锅滚水谁跳进去都得被烫个半死。

    聂家在国都经营多年,想必更早地看清了风向,这才让聂饶多年征战在外,远离国都躲避党派之争。明面上是来解西北困局,实际上却是为了保留聂家的有生力量,以免卷进不必要的争斗中,多年经营毁于一旦。

    但是聂饶如今领五十万兵马,官拜正一品骁骑将军,西北边境困局何须他亲自来平?又有什么人有这么大能量,让聂家都退避三舍?若说是远离朝中争斗,也有其他法子,可偏偏人就是来了,看样子来得还是心甘情愿。

    据纪植所知,聂家可以说是朝中难得的中立派,聂饶的父亲聂太尉更是难得的忠臣,从不参与党争,更不可能参与皇家争斗之事。

    但这个关头,聂饶出现在纪洲城,合理但突兀。避出国都来西北,这个动作太大、太刻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