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遂意虽然不明白,为何今日一觉醒来眼前的世界就发生了改变,但可以确定,应该是由于身体感知能力增强而看到了些寻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远处山林中如鲜血般暗红的气雾,绝不是什么好东西。
“城外的那座山有什么来头吗?”储遂意指着远处,转头问两侍女。
雪儿:“咱们纪洲城的西边是蒲城,那座山是通往蒲城的必经之路,因着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名曰翠屏山。听城主府的侍卫们说,那山上是有些鸟兽虫蛇,所以没人愿意往山里去,可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要人命的异兽。”
“我怎么觉得那边的山尖上好像红彤彤的?”储遂意假装不经意的问着,仔细观察两人的脸色。
两个侍女齐齐望向山巅,笑说:“哪有什么红色,公子是不是被日光照得有些晃眼了,要不咱们回屋吧。”
确定两个侍女看不见那诡异的暗红色气雾,储遂意心里也有了计较,看来自己能看见这光晕的事怕是不能说。
议事堂里,众人坐立不安。
纪植端坐上方也是眉头紧皱。
一名武将起身抱拳行礼,回禀道:“城主,西、北两个城门外如今已聚集数千流民,身患疫病者众。”
纪植左手下方不远处一位身着赭衣的谋士拿着羽扇烦躁地扇着,嘴里还在小声抱怨:“这蒲城郭嵊是死了吗,竟让数万流民聚集于此,还越来越多,就算跟咱们纪洲城再不对付,也不能弃黎民百姓不管,弃江山社稷不顾呀。”
赭衣谋士抱怨完,望向上座的纪植朗声问道,“城主,敢问黄医官有计策了吗?”
纪植闻言也是忧心忡忡,说:“今晨已从西城门出城,现下应该在城门外。”
“往年也不是没有流民从西北过来,怎的今年这么多?城外的临时安置棚户都已经住不下了,驰道上都是流民。”底下的城门守将喃喃道。
“今年大旱,自去岁起就炎热少雨,西北的栗江早就干了,可不得往南边逃吗?”旁边的同僚回应说。
“那不是还有奉江吗?”守将开口便知自己说错话了。
这奉江源头在西北和氏一族的族地,下游虽然在晋国蒲城境内,可和氏一族近些年没少拿奉江做由头玩心眼。去岁大旱,和氏一族不知用什么法子在上游截流引水,在奉江下游的晋国村落里江水竟然不足一尺深,不提灌溉庄稼,连人喝的水都不够。
灾害频发、边境战乱不断,无论田耕得多好,最终都有可能颗粒无收,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老老实实地耕田种地。晋国西北边境,从数年前就有流民陆陆续续南迁,时间长了,西北边境城也空了,地也荒了,只剩蒲城附近还有些人气。
一位谋士突然想起,“上旬来的驿报上边说,蒲城总督换了人,想来此时也该到咱们纪洲城了。”
纪植也想起来这件事。
说起来,新上任的蒲城总督聂饶和纪植也算是旧识。
聂家先祖当年也是跟随晋国开国皇帝东征北伐平定中原的一员猛将,战功赫赫,但是性子刚直得罪了不少人。纪家是商贾起家,聂家从前也是行伍,都算不得什么豪门勋贵,自然也没什么世家豪强看得上,所以天下平定以后两家就自然而然地抱团,在世家贵族林立的晋国势力中心互相帮衬。
而今,纪家早就退出了国都势力中心,要不是晋太祖当年感念纪家先祖为自己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将纪洲城封给纪家,让纪家人世袭城主,恐怕朝堂上早就没有纪家的立锥之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远处山林中如鲜血般暗红的气雾,绝不是什么好东西。
“城外的那座山有什么来头吗?”储遂意指着远处,转头问两侍女。
雪儿:“咱们纪洲城的西边是蒲城,那座山是通往蒲城的必经之路,因着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名曰翠屏山。听城主府的侍卫们说,那山上是有些鸟兽虫蛇,所以没人愿意往山里去,可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要人命的异兽。”
“我怎么觉得那边的山尖上好像红彤彤的?”储遂意假装不经意的问着,仔细观察两人的脸色。
两个侍女齐齐望向山巅,笑说:“哪有什么红色,公子是不是被日光照得有些晃眼了,要不咱们回屋吧。”
确定两个侍女看不见那诡异的暗红色气雾,储遂意心里也有了计较,看来自己能看见这光晕的事怕是不能说。
议事堂里,众人坐立不安。
纪植端坐上方也是眉头紧皱。
一名武将起身抱拳行礼,回禀道:“城主,西、北两个城门外如今已聚集数千流民,身患疫病者众。”
纪植左手下方不远处一位身着赭衣的谋士拿着羽扇烦躁地扇着,嘴里还在小声抱怨:“这蒲城郭嵊是死了吗,竟让数万流民聚集于此,还越来越多,就算跟咱们纪洲城再不对付,也不能弃黎民百姓不管,弃江山社稷不顾呀。”
赭衣谋士抱怨完,望向上座的纪植朗声问道,“城主,敢问黄医官有计策了吗?”
纪植闻言也是忧心忡忡,说:“今晨已从西城门出城,现下应该在城门外。”
“往年也不是没有流民从西北过来,怎的今年这么多?城外的临时安置棚户都已经住不下了,驰道上都是流民。”底下的城门守将喃喃道。
“今年大旱,自去岁起就炎热少雨,西北的栗江早就干了,可不得往南边逃吗?”旁边的同僚回应说。
“那不是还有奉江吗?”守将开口便知自己说错话了。
这奉江源头在西北和氏一族的族地,下游虽然在晋国蒲城境内,可和氏一族近些年没少拿奉江做由头玩心眼。去岁大旱,和氏一族不知用什么法子在上游截流引水,在奉江下游的晋国村落里江水竟然不足一尺深,不提灌溉庄稼,连人喝的水都不够。
灾害频发、边境战乱不断,无论田耕得多好,最终都有可能颗粒无收,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老老实实地耕田种地。晋国西北边境,从数年前就有流民陆陆续续南迁,时间长了,西北边境城也空了,地也荒了,只剩蒲城附近还有些人气。
一位谋士突然想起,“上旬来的驿报上边说,蒲城总督换了人,想来此时也该到咱们纪洲城了。”
纪植也想起来这件事。
说起来,新上任的蒲城总督聂饶和纪植也算是旧识。
聂家先祖当年也是跟随晋国开国皇帝东征北伐平定中原的一员猛将,战功赫赫,但是性子刚直得罪了不少人。纪家是商贾起家,聂家从前也是行伍,都算不得什么豪门勋贵,自然也没什么世家豪强看得上,所以天下平定以后两家就自然而然地抱团,在世家贵族林立的晋国势力中心互相帮衬。
而今,纪家早就退出了国都势力中心,要不是晋太祖当年感念纪家先祖为自己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将纪洲城封给纪家,让纪家人世袭城主,恐怕朝堂上早就没有纪家的立锥之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