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二个弟子

加入书签


第121章  第二个弟子

        杨叶正在筹备武馆开馆的事,却听到一个消息。

        嘉禾改变了片场的出租方式,现在规定:如拍摄的电影确定在嘉禾院线上映,租他们的片场拍摄可享八折优惠。

        否则加五成!

        杨叶一脸懵逼地道:“还能这么玩?”

        洪京宝道:“邵氏的片场,拍电影和电视剧都忙不过来,根本不对外出租。左翼电影公司的制片厂大家不敢去。香港那些中小型的电影公司,拍戏都习惯了去嘉禾片场,邹文怀这么玩,确实有效。”

        杨叶问道:“大观片场呢?”

        洪京宝道:“大观片场太过陈旧,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去了!”

        大观制片厂是大观声片公司1940年购入岭南富豪梁仁甫在钻石山的别墅,改建而成的。

        到1958年,大观声片公司停止拍摄电影,制片厂就以出租为主业了。

        杨叶想了想,说道:“你说……我把大观制片厂买下来,扩建成我们自己的片场如何?”

        洪京宝眼前一亮:“那当然好啊!”

        杨叶笑道:“大观制片厂在钻石山,隔壁就是嘉禾制片厂所在的斧山,后面则是邵氏制片厂所在的清水湾,倒是凑一块了。”

        在香港,拍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去制片厂?

        这是因为港英政府对娱乐业管控非常严格,不仅抽取高额的娱乐税,而且对拍摄电影的场地各种限制。

        比如剧组想要在香港市区拍戏的话,就很难申请到拍摄许可。

        所以陈龙洪京宝他们才会有那么多的民初功夫片,因为市区拍戏难申请,所以拍现代戏很麻烦。

        而拍古装片的话,各种布景、服装的投入也不小。

        反而拍民初片最方便,穿件大褂,踩双布鞋就行了,发型都不用搞,主打一个方便又省钱。

        到了八十年代,民初功夫片大家都看腻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而现代戏香港市区又不让拍,陈龙干脆就满世界跑,去欧洲,美国拍。

        这一无奈之举,却无意中打开了陈龙电影的格局,使得他的电影变得非常时髦,国际化,成为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的因素之一。

        主意已定,杨叶就在洪京宝的陪同下,前去拜访影坛前辈赵树燊。

        赵树燊1933年在美国旧金山创建大观声片厂,拍摄了一部粤语片《歌侣情潮》,在北美的华人地区以及南洋引起轰动。

        1935年,赵树燊将大观声片厂迁至香港,是香港彩色电影、立体声电影、宽银幕电影的创始人。

        他是后来到了退休的年龄,子女又不愿意从事电影行业,才退出制片业务的。

        对于这样一位影坛前辈,杨叶还是很给面子的,先让洪京宝帮忙联络,说明意图,看能否登门拜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