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位于马家庄的宅子虽大,却只有三间屋子,这次回乡这么多人自然是住不下的。
马超带着几个小丫鬟住进了自己的家,至于两个小斯以及几个仆人婆子则被马大娘安排着住进了乡亲们的家中。
村子里总共的人口就就不多,也就一百多口人,马超这次回乡所带回的粮食、蔬菜以及各种肉类足够供给村里的人过一个好点的春节。
马超早从马大娘的口中得知,村里的好多乡亲的家中几乎都揭不开锅了,如今马超还算有了点积蓄,帮助这些乡亲也是义不容辞的事。
小丫鬟月牙儿领着其余的四位小丫鬟很快就把马超的卧室收拾妥当了。
马超洗漱了一下后就来到了对门马大爷的家中。
和马大爷以及几位年长的乡亲们聊了一会后,马超这才明白村里的乡亲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马家庄的乡亲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马超是村里唯一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的人,但也仅仅十亩而已。
马家庄背靠渭河,村子周围自然不缺良田,不过这些田地都是属于隔壁村子的地主崔家所有。而马家庄的村民只能做崔家的佃户,依靠着微博的收入维持家中的生计。
要说隔壁崔家庄的地主崔正阳对待佃户的态度相较于大唐其他的地主来说还算是中等偏上,毕竟这里距离长安这么近,而崔正阳又是出自清河崔家一脉,虽然是远支,但若是打着“清河崔”的招牌,一般的背景不够硬的人还真不敢招惹。
说起清河崔氏,就不得不说说唐朝贞观初期的所谓“五姓七望”了。
“五姓七望”是唐朝初期的士族家族代表,五个姓氏,七个家族,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隋唐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这五支最为尊贵。
其中陇西李氏一支的代表就是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了。
赵郡李氏,同样是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出自赵将武安君李牧,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而赵郡李氏在贞观时期的特点是其家族中在朝为官的家族人员众多,是“五姓七望”中最多的一个家族。
清河崔氏,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崔氏一世祖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后世遂称“清河东武城人”,这便是清河崔氏的由来。而清河崔氏在贞观时期最大的特点便是“有钱”,善于经商。
单论清河崔氏比起其他大族,在朝中的官员也许在数量上稍有不如,但是若把博陵崔氏加进来,那么两崔在唐朝时期的官员,官职低的不谈,光是宰相一职出自两崔的就是将近三十位。
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同宗同源,同是西汉时期崔氏一世祖崔业后的分支,单论在朝中的权势,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不相上下。
范阳卢氏,同样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这即是范阳卢氏由来。
范阳卢氏作为历经数个朝代的一流世家大族,无论是财力还是权势,在贞观年间都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势力。
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也是自汉以来兴盛了数个朝代的世家大族,这两家的权势比起前几家也不遑多让。
世家之所以能够历经数个朝代屹立不倒,归根到底乃是这些世家大族掌握了天下大部分的读书人,掌握了天下的读书人就等于掌握了天下的话语权,而且这些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面对各朝各代的朝廷向来同气连枝,于是,每个朝代的帝王对于这些世家是又恨又不得不依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