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梅白鱼与咸水鹅-第3/4页

加入书签
    门帘一挑,走进一个微胖的中年小吏,满面笑容,朝众人拱手鞠躬,身后跟着一个杂役。“张参议,下官是池河驿驿丞。铜牌已经检视完毕,请收好”。双手呈上一块铜牌,胡安伸手收起,对待小吏自然不用客气。

    “张参议莅临小驿,蓬荜生辉。虽地处偏僻,定当竭力做好保障诸项事宜。饭菜马上就好。大人有吩咐,随时传唤小人。”再拱手退出房间,众人还礼。杂役向胡安定头致意。

    “张参议?”何两生疑惑不解。胡安笑吟吟告诉他:“此行越是保密越好,所以只好委屈太子殿下换了一个身份,你猜是什么?”望向何两生,何两生只有摇头。

    “怕引人注意,找了一个不大的官,通政司参议。再者说,在殿下面前多大的官算官,那不是殿下册封的吗?你再猜猜,殿下为何姓张?”何两生只有再次摇头。

    “殿下的母亲是张皇后,子用母姓,最是恰当。还有那个铜牌,是使用水陆驿的凭证”。胡安确实乐观通达的人,想必是太子有他陪伴,一路上不会闷的。

    明朝建立以后,即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洪武元年“置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凡陆站六十里或八十里,专在递运使客,飞报军队,转运军需等物”。当时“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驿,曰递运所,以便公差来往”。水马驿包括水驿和马驿两种,一用于河驿,一用于陆上文书的送递。明朝时一般六十里或八十里置一驿,每驿备有马三十或八十匹不等,小站则有少至五到十匹马的。水驿则备船。明朝基本和元朝一样,“常事入递,重事给驿”,即平常的文书交给步行的急递铺,重要和紧急的文书才交给马驿办理。从当时的南京到BJ,沿途水驿共有四十六处。

    驿站的人员,包括驿丞、侍者、轿夫、马夫、兽医等人的住所也都在驿站当中。明代驿站设驿丞1人,从九品,属于官员的编制,任职3年。驿丞虽官卑职微,但责任重要,迎送对象多是显官大吏。除驿丞外,通常并有1名无品级的吏员协助驿丞工作,驿吏需任职9年方为期满。当然也有朝官贬为驿丞的,如王阳明就因得罪了宦官刘瑾,于正德元年被廷杖之后,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在龙场困顿的日子里,王阳明一天半夜里忽然有了顿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最有名驿吏当属李自成,被裁撤不久就进入起义军,最终打到BJ,崇祯帝无奈下煤山上吊。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是灭亡与驿站制度不无关系。驿卒(夫役)没有什么编制。明朝的户口分为很多种,比如民户、匠户等,相应的户口轮番承担相应的徭役。当然,也有抽调的边防戍卒和发配到边远驿站的刑徒。明代驿夫最初由民户服徭役编佥而来,逐步转变成为由民户折银,官府雇募而来的雇佣驿夫群体。驿卒分工细密,有马夫、驴夫,马头、驴头。马夫和驴夫负责饲养马驴,应对差事;马头和驴头负责收买马驴及杂物;车夫、厨夫各有专司;库子分为廪米库子、铺陈库子、草料库子;斗级和防夫负责驿站及仓库安全;看囚夫负责过往囚犯的看管;轿夫、杠夫则是最劳苦的夫役。特别偏远地区如未设驿丞者,一般由卫所里的百户兼任驿丞。

    门帘再次挑开,几个侍者端着饭菜走进房间,摆的满满一大桌。虽然说不能与御膳房做的精美相提并论,却也是色香味俱全,另有一番风味,让人食欲大开。这时,门帘飘动,随驿丞来过的杂役已经闯了进来。“大家都别动”,他指着那几个侍者,“你们几个谁是新来到?”几个侍者迷惑不解,不约而同地看向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顿时呈现出慌张的神色,张口想要说话却没有说,猛地将手中的托盘砸向杂役,右手从怀里一摸,掏出一把短刀,扬手向太子打去,转身就往外跑。刘伯兴坐在下手,见寒光袭来,抽刀扬手,后发而先至,磕飞了短刀。同在下手的李荣,腾身而起,扑向侍者。杂役侧身让过托盘,顺势横扑,扑倒了侍者。两个人在地上翻滚,相互掐着脖子、戳着眼睛,就像不会武功的农妇发泼一般,但却是看得人惊心动魄。李荣正要出手,却见侍者身子抽搐了几下,嘴角流出发黑的血水,显然是刚才争斗时乘隙服了毒药,已经没有救了。杂役推开死者,站起身来,告诉其他几名侍者到驿丞处等待发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