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太过生猛的后浪-第4/6页

加入书签
    这是真正纯基础理论向的研究,推动的是整个学科的进步。但同时这种理论向的突破,应用到现实产生经济效益,往往是以十年甚至数十年为单位计算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纯基础理论向研究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产生效益的是根据这些基础理论发展出的新技术。

    毫无疑问前者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在科技发展停滞的年代,每次突破都可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但偏偏这些论文并没有所谓专利跟著作权的收益,只能依靠不间断的持续投入。

    这也是理论学者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要么声名远扬甚至载入史书的原因。

    但基础理论向的投入就那么多,如果真确定了乔泽的思路没问题,这就牵扯到资金的分配问题。甚至可能主导资金分配的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存在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纠葛。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都一样,从来就没变过。以后也很难有改变。

    ……

    周二下午,华夏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办公楼的三楼小型会议室里,两位院士刚刚看完了乔泽的发布会视频,正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沉思着。

    “老张,你怎么看?”良久,其中一位院士开口问道。

    开口的院士是周良,现在担任院里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

    他口中的老张叫张明睿,曾是国家第一届杰出青年,同时也是现任院长,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华夏数学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研究的方向是代数群跟量子群,曾经最大的成果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双边包腔的基环的猜想,并确定了deligne-langlands关于仿射hecke代数猜想成立的充分条件。

    “我?我觉得很有意思啊!”张明睿抬头看了周良一眼,看表情似乎意犹未尽。

    “有意思?你的意思是看好这个乔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你得上书建议给这个小年轻拉一笔扶持资金啊。”周良笑着说道。

    其实燕北大学这场报告会跟周良的研究并不重合。

    但周良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智能识别算法,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控制,智控系统跟博弈控制系统、人机融合系统这一块。所以周良最初知道并了解乔泽主要还是乔泽第一次在《杜克数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以及横空出世的豆豆。

    不过现在,乔泽这个名字可不陌生了。

    即便没有这两场报告会,乔泽的名字也早已经进入了这些大佬的视野。

    毕竟是十八岁的就敢申请成为自然科学专家的年轻人,而且从数学部到官方,都拦不住那种。

    “先看看吧,你也知道昨天晚上,几个人为了这小子都快吵起来了。”张明睿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那你觉得他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周良再次追问道。

    这次张明睿犹豫了片刻,随后再次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敢肯定,毕竟我没专门研究过这个命题。不过结合他之前发表的论文,以及这些证明思路,我觉得希望很大。当然,前提是他报告会上推导出的这些公式是正确的。”

    “哦。”周良点了点头,随后再次问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老张啊,如果,我是说如果啊,他要是真证明了这个命题……又被推荐为院士的话,伱会投赞成票么?”

    “嗯?”这个问题让张明睿愣了愣。

    还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张明睿跟周良都是这一届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