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睢阳市集

加入书签


    周天子治下的分封制,成百十国,世家大族有利则聚,无利则散。今在一国不受重用,转投他国而兴家,不甚稀奇。反而给世人一个又一个借口,“君择臣,而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栖”。等等。

    宋国如此一块膏腴之地,粮食充足,货通四海,理应能教国人安居乐业,只是人的贪欲岂有终点,公卿分权,各家族又有阴私,非是在何地为官为宰就向着哪里。或者国君衰弱,取而代之,总的来说,家大于国。民众都是韭菜,

    宋国如今的世家大族中有孔氏、宋氏、皇甫氏、华氏、鱼氏、牛氏、目夷氏、沙氏、成氏、边氏、戎氏、桓氏、戴氏、向氏、司马氏、乐氏、穆氏等,

    其中鱼氏、牛氏、向齐,

    有目夷氏,桓氏、向魏,

    有向氏、司马氏、乐氏、穆氏向楚,

    有孔氏,沙氏向鲁,

    此时戴氏得势,并宋氏、皇甫氏、华氏主掌宋国庙堂。宋剔成君得位后与众大夫的争斗从未停止。何况本身就像是闹市携金,惹得其它人眼红。于是各个权力集团施以手段,离间,拉拢其它世家,与国君分润权利。

    各个家族集团在分权与夺利中,找到了平衡点,大家慢慢妥协地凑齐了如今的宋国国政。

    庄全一早去觐见宋君。他胸中有百般想法,只要宋国敢于革新国政,必定能再现宋襄公之时的强盛。但他看得很清楚。

    如今的宋国,内部纷乱,各家族都为争利斗得你死我活,外部北有韩赵魏,东有鲁齐,南有强楚,西边有郑国世仇,若稍敢露出中兴之态,便会引得四邻来攻,是取死之道。

    处于四战之地,能保存国祚已经很不容易了。宋国的任何更改都是一场背叛,所有的贵族都不会让自己好过。于是他的论点都是点到即止。任由其它人去吵,去争。他躲在一边安静倾听。

    宋国国政再怎么变化,也只是卿与士们的事情,平民,国人则依旧照常生活。

    庄氏在睢阳的家,大小跟蒙城的差不多,当时急匆匆买下落脚的,也不见得有多豪华。没有卖,留了些人在照料。

    第二座宅子是国君赐的。住得少。庄全不想早早站队到国君这边。但这住得少,也得偶尔来看看,在这里,证明有公卿的身份,才好跟其它世家来往。就跟一张门票,只有达到了这分层次,同样圈子的人才会陪你玩。

    看过国君赐的宅子,庄周并无什么别的想法。豪奢又如何,破旧又如何,一个落脚地罢了。

    他一人百无聊奈,便出了庄府,跑到街上游玩。这辈子第一次出远门,看看稀奇也好。

    睢阳城里人多,庄全给庄周准备了一两个仆人,有个照应。

    宋国都城睢阳很繁华。聚居着众多本地手工业工匠和外地商人,专门设有贸易市场,“百工居肆”,店铺林立,除粮坊、油坊、车市外,还有丝麻织品、木器、漆器、玉器、陶器、鞋、帽等各种货物。政府专设“褚市”(一种官吏名称)管理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陶丘(今山东定陶区西北)原是春秋曹国都城,于鲁哀公八年(前487年)亡于宋人之手。此处,土地平阔,开发较早,“昔尧作于成阳,舜渔于雷泽”(《史记·货殖列传》)人口比较集中,客商云集,店铺鳞次栉比。

    彭城(今江苏徐州),获水与泗水两大河流在此汇合,交通发达,南贾苏州,北贾临淄,“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商业也极为繁荣。这三个都会各相距不过一二百里,其间都有大道和水运相通,“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形成了内则互补、外则通达、三足鼎立的货物集散格局。这一商贸优势,在当时各诸侯国中很是少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