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3/4页

加入书签
    “不行,这根本不行,我不能让你……”

    “这叫舍卒保车。”

    吴桐连连摇头。心里却热乎乎的,关系“铁杆”才能这样呵。点点……

    “好了好了,官你就听小兵的吧,往我身上推,关键是能争取个缓冲时间,今晚一块加加班,弄出来明天交差。”许点点诚心诚意地说。

    “一个晚上怕弄不出来吧。”吴桐说。

    “不会有大问题,我复印了宇通的一份材料,天下文章一大抄,往上套就行了。”许点点说。

    吴桐不言语了。

    “拜拜。”许点点抬手对吴桐屈屈手指,离开办公室。

    许点点离开没过多久,焦亮来了,手里拿着一叠纸,对吴桐说这是王总起草的改制方案,请他看看,如果没有意见就呈何总。说着把纸放在桌上。吴桐几乎不相信这是事实,王梅一直说不急不急,怎么竟自己弄出来了?他问焦亮王总在哪儿,焦亮说去了家电公司。

    焦亮走后,吴桐没急于看王梅的方案,赶紧给许点点打手机,问她在哪儿?许点点说刚出公司大门,吴桐说回来,许点点问怎么回事,他说回来再讲。

    放下电话,吴桐怔起神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觉得王梅有些不好捉摸,她弄未尝不可,至少应和他打个招呼,让他不再为这事劳心伤神。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不想多怪罪王梅。相反,有了转机,他的心情倒渐渐放松开来,无论怎样,何总那里是可以交待了,也解脱了许点点不必为他背黑锅。

    这么想,眼光便落在方案上,方案分几大部分,有虚有实,虚如改制宗旨,完全官样文章;再改制班子,领导小组组长何总,副组长王梅、吴桐,办公室主任吴桐兼任,副主任是焦亮;再是工作步骤,这一部分十分详细。还有其他。刚溜览完一遍,许点点进来了,不等许点点问,他就把事情的突变三言两语说完,然后把方案给许点点看。

    “这个方案,何总不会接受的。”许点点看过说。

    “为什么?”

    “班子组成及股份分配且不说,最重要的是工作节奏太缓,依照这个方案,元旦前根本完不成改制。”许点点说。

    “依照工作量半年时间完成已相当快了。”吴桐说。

    “但是绝对不行。”许点点斩钉截铁。

    “为什么?”吴桐问。

    “与何总的设想不合。”许点点说,“何总一再强调必须在年底完成。”

    “何总咋这样急于求成呢?”吴桐像在自言自语。

    “这好理解。”许点点说,“好生意谁不想早一天做成呵。”

    “就是那个‘一元钱买个地球’?”吴桐问。

    “Yes。”

    “王梅咋就不慌不忙呢?”吴桐说。

    “不晓得,也只有去问她了。”许点点说。

    “我才不问,眼下这事就不知该怎么办,按你的说法把这个方案交给何总,何总肯定会不满意,又肯定会让重搞,重搞王梅……反正两头不赚好。”吴桐懊恼地说。

    看吴桐那付惨相,许点点笑了起来。

    “你个点点,我作难你还笑,也不帮我出出主意。”吴桐批评说。

    “用不着我出主意,其实你知道该怎么办。”许点点说,“你知道的。”

    吴桐不吱声了。

    许点点走后,吴桐怔了一会神,然后在方案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他将对此负责,许点点说得对,真要做决断,他知道该怎样做。就像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说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话那时实在,现在也不过时。

    25

    本质上说吴桐是个循规蹈矩的男人,称之为“家门口的汉子”那种。在学校时下了班就回家,偶尔有饭局(多为同学聚会)也都对双樱实说,什么什么事、什么什么人、什么什么地方,交待得一清二楚。到泰达之后,就应了那句“官身不由己”的话,情况和以前大不相同,工作忙且不说,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一般来说到了这种程度,也就无须一次一次说了,那就像脱裤子放屁,多费一道手续。可吴桐不,他一如既往,每回都提前打电话告诉双樱,略有不同的是不再详细提供背景材料,一是顾不上说,事催着像火燎鸡毛,再是说了双樱也未见得明白,这“总”那“总”牛头马面,说了也是白说。说到底变化大的是双樱,早先吴桐一说晚上有事她乐得不用做饭,和儿子到娘家吃现成的。而现在充满了警惕,风声鹤唳,吴桐事前的通报与她事后的盘查都必不可少,每晚都对回家的男人这儿瞅瞅那儿嗅嗅,鹰犬一般。吴桐就有些怨声载道,认为不该这么不信任他,把自己当嫌犯对待。还有对“公粮”的不断追加催缴,他有点应接不暇、入不敷出,心身疲惫。有时他不惜喝醉了以便回家倒头便睡。就像社会上流行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话。醉酒就是吴桐在夫妻功课上的对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