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惠子笑得诡秘,张友德想得走神儿,但第一个沉不住气的却是蓝可。
蓝可第一个提出来要走,这让周瑾琪意想不到。
不管想得到还是想不到,从秋走到冬,蓝可倦鸟思归了,并且是归心似箭——蓝可大导演提出结账,该付他的薪水付给他,他要回东北过年了。
关于蓝可大导演要结账回家的事儿,先是郁小朋向周瑾琪转告的。当初准备做节目的时候,也是郁小朋推荐了蓝可。
蓝可与郁小朋曾经都是北方电影制片厂的人,可蓝可要比郁小朋风光得多。蓝可做过导演,做过剧本编辑,所以尊称为蓝导。
而郁小朋就不能同日而语,虽然是北方电影制片厂的职工,但仅仅是职工而已,没有在业务口,多是干些杂活儿。按时下剧组的说法,也就是相当于北方电影制片厂的三等剧务,哪儿需要了就在哪儿搭把手。也正因为是三等剧务,他跟剧组的时候少,干杂活的时候多。
所以,郁小朋不像蓝可那样的有地位,因而在北方电影制片厂混了好多年后也没有混出个名堂来,甚至连个土匪甲土匪乙之类的角色也难以混上。好在郁小朋坚持不懈,除了干些杂活儿外,有时间总喜欢往业务口跑,倒也能说出一些业内的行话。
后来,北方电影制片厂效益日渐不景气,一些大导演也成年拍不了一部片子,不少人开始各自忙起自己的自留地,有的忙走穴,有的搞三产,有的干脆自谋生路了。
郁小朋脑子有些小聪明,算是一个活泛人,干杂活不是他的人生梦想,因此,总是有些不安分。由于在北方电影制片厂什么正当的角色也不是,什么名分也没有,不像蓝可,还有个导演或编剧的名分能够聊以自慰,所以,什么名分也没有的郁小朋就没有什么割舍不下的,早早的就辞职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跟在北方电影制片厂不一样,郁小朋不再说自己是北方电影制片厂的杂工,而是影视界人士。
郁小朋自我介绍自己是影视界人士的时候,心里并不虚,起码,北方电影制片厂还是一个响当当的牌子,而他是堂堂正正从北方电影制片厂出来的。京城是个大舞台,机会多多人海茫茫,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郁小朋在北方电影制片厂时,是杂工还是导演,是剧务还是制片,反正只要不说是演员就行,因为演员是要上镜的,也是容易被大众所考证的。
这道理郁小朋明白。
舞台大了机会就多,郁小朋有一张好嘴,说来说去居然还真的就碰到了机会。
有一位地产商,在离相当著名的一个滨海旅游城市不远的地方,买了一个叫月牙儿岛的小岛,本想开发出来搞旅游,怎奈月牙儿岛太默默无闻,无数的游客守着海滨旅游城市,没几个人愿意去游这个小荒岛,因此,老板看着三三两两的游客很是着急。
就在这地产商着急的时候,郁小朋拐弯抹角找到了这个老板,三说两说说得地产商很高兴,竟然答应出钱拍一部电视剧,期望电视剧的热播带动月牙儿岛的旅游。
郁小朋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这位地产商出资的影视公司的老总。
当了影视公司的老总,郁小朋自然激动不已,可要把月牙儿岛拍成一部电视剧却不容易,现实的问题比较多。诸如,关于月牙儿岛影视剧的什么素材也没有,剧本没有,故事没有。当地有些五花八门的传说也都十分原始,就是在这个小岛上挖地三尺,恐怕也整不出一部电视剧的素材来。
而要拍一部电影吧,也是问题一大堆,靠一部电影要把月牙儿岛的旅游给带火了,那还真不是他郁小朋能做到的,等等。
此外,郁小朋突然间从三等剧务一下子成为总制片人,成为大掌门人,除了欣喜和激动之外,还有很多的茫茫然。
虽然在北方电影制片厂时,总是不忘偷师学艺,但毕竟没有像庖丁一样解过牛,而是有些像瞎子摸象,东一把西一把,又像雾里看花,虚虚实实,总之是心里没底。
还有就是,虽说影视公司成立了,但影视公司就是一个空壳,没有人。郁小朋在这个空壳中,除了自己瞎琢磨,连个商量商量的人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