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兄弟兄弟 2-第3/4页

加入书签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李仓浩两眼看着前面的路,嘴里却乐得合不拢:“瞧瞧现在的80后,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幸亏李主任也不是外人……”说着,正好赶上一个路口,李仓浩潇洒地来了一个急转弯,心情极好地说:“不是我小气不让她开,这个车,明明就是男人车嘛,要是李主任喜欢,给李主任开开倒还可以。”

    雪儿听罢此言,悄悄地对着她的李总做了个鬼脸,后座上的李晓春和上官渤海都被她的顽皮娇俏逗乐了。

    雪儿却好像一刻也停不下来一样,又闷头在自己的挎包里翻来翻去,翻了半天才找出一个用报纸包裹着的竹雕笔筒来,一边拆开外面的纸包装,一边说:“李主任,我听说你们都挺懂收藏的,这是我昨天去北京,在潘家园淘来的,你们给鉴赏鉴赏吧?”

    说着她就把这个造型古朴的笔筒递到了李晓春的手里,晓春接过来觉得分量挺重,很像个有年头的样子。低头一看,觉得式样也古朴喜人,不过要说他懂收藏,那可绝对是拍马屁,因为他顶多就是对收藏邮票之类的东西略有些研究罢了,其余的所谓收藏,都是些有些年头但又不值钱的瓶瓶罐罐。但是,这个事情也没办法,这个年代就是富翁穿破鞋是一种美德,穷人穿破鞋是一种落魄。好人身上的缺点也是亮点,坏人身上的亮点也是缺点。因此,他这个拆迁办主任喜欢“捡破烂”,就被奉为“懂收藏”。

    可是文化人的弱点就在这儿,人家越是说你有文化,你就越得装得有文化——这不,被雪儿殷勤的眼神看着,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给点“专业”意见:“嗯,我看这个竹笔筒上用浮雕技法雕刻的仕女及童子,倒也充满了生活情趣。而且雕刻精细入微,不愧为一件文房佳器。”

    雪儿听了此言,立刻做出一副得意的表情,说道:“就是嘛,我们老板还说我让人骗了,弄得我难过了好半天!”

    上官拿过来看了看,也觉得东西挺好,不过他不懂收藏,只是随口问了句:“多少钱买的?”

    “3000!人家说这个是明朝的呢!”雪儿得意洋洋地说道。

    “呵呵,这个就说不通了,明朝的东西哪能那么便宜?再说,现在潘家园里很难淘到真东西了!”上官渤海这说的可是大实话。

    雪儿并不在意,只是莞尔一笑,说道:“没听说过‘傻人拿大牌’的吗?就因为我是外行,才更有可能捡个漏啊,李主任你说是不是?”

    李晓春笑着安慰雪儿:“就是,你说得有道理,再说你心态这么好,我觉得就算你花3000块买这个雕工也是值得的,反正也别指望着捡明朝的宝贝了。”说着,他们又把这只古董笔筒从后座传到了雪儿手里。

    雪儿接过来,也不放回包里,只是拿在手上一边把玩,一边说道:“我这人就是做事毛毛躁躁,前几天摔坏了自己办公桌上的笔筒,正好看见了这个所以买了。现在觉得虽然没捡上漏,但是把3000块的笔筒摆在办公室里也不太合适……”

    她从后视镜里看一眼李晓春的反应,见没人接话,只好又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哪天再失手摔了,又不知道该心疼多少天了!”

    李仓浩见时机成熟,立刻接了话:“你们瞧瞧现在的孩子,多不会过日子,连我这个给她发工资的人都不舍得买个3000块的笔筒放在办公桌上,插那些两块钱一大把的廉价碳素笔,你好歹也像人家李主任样,找个像样的书架把你那个宝贝摆起来呀。”

    雪儿撅着嘴说道:“我这样居无定所的人,连自己摆在什么地方都没搞定呢,哪有个像样的地方供着这个祖宗?”说着,一回头把笔筒递在上官渤海手里,说道:“要不然这个送给你吧,你不是公益组织的吗,就算是我捐赠的吧?”

    上官忙推辞:“我只收老照片,不收老笔筒。我也是居无定所的人,要不然我就把它买下来,我看这东西挺精致,说不定放几年也能升值呢。”

    雪儿怏怏地收回手,望着手里的笔筒说道:“我就是个冲动型的消费者,总是买完了再后悔。李主任,要不然你帮帮我吧,我两千块把这个‘古董’让给你好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