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局的人周日中午才来。周五何上游一出家门,泾泾就约他们,他们答应第二天来。没来,也不打招呼。从周日早晨起,泾泾一会儿打一个电话,指责加乞求。宽带用户骤增,电信局的人重新傲慢,不像以前挨家挨户献爱心送温暖那么低三下四。开通宽带是个小活,这边电信局的人一到,那边泾泾就找陈玲,问她是否有空,请她来安装视频申请QQ。安装视频申请QQ也是小活,不比打电话复杂多少。但泾泾对它们一窍不通,陈玲通。陈玲是泾泾大学同学,好朋友,靠自悟成了电脑行家。电脑这行,格外容易自学成材,没人分析过什么缘故。接到泾泾电话,陈玲说她正“浪迹街头”,快冻死了。我吵架了,她说。她指的是与丈夫闹了矛盾。何上游出差了?那我晚上就住你家。以前她也常来过夜,何上游在家,就得去睡何木的小床。陈玲很快过来了,问何上游为什么赦免了网络。泾泾说他要在网上下棋。
她没重复何上游引的封文福语录:上网是另一种行走方式。那种莫名其妙的话学起来拗口。何上游一直反感网络,这泾泾知道,但不知道他缘何反感。他俩的工作都不依赖网络,家里没宽带不影响什么。是有一天,陈玲在她家急于上网,埋怨拨号慢,泾泾才知道,何上游为何憎恨网络。我拨号可没觉得慢。何上游先还和陈玲斗嘴。居然有人从网费上省钱?下网后,陈玲批判何上游抠门。何上游解释与钱无关,但没说服力,陈玲不依不饶的讥讽连绵而至,让他难堪。他脸一下紫了,表明观点时便态度激烈。网络是道德阴沟,大部分人上网只为网恋!陈玲脸红了,泾泾脸白了。何上游没留意她们,脸色自顾自紫得阴森。一个个打着工作学习的旗号,其实是进黄色网站,进那个什么QQ,在网上打情骂俏虚拟做爱!各回房间后,陈玲问泾泾是不是对何上游说过她什么,泾泾说哪能呢。泾泾分析,何上游这个网络外行对网络的成见,可能来之于其他外行的倾向性描述。
与陈玲比,泾泾是网盲,与何上游比,她倒是个老网民了,至少她有QQ号码。她昵称天涯若比邻,好友主要是同学同事。也有陌生人加她好友,向她求欢,给她留电话,给她发送裸体照片。她一概删除。前天何上游忽然表示要让宽带进家,她还以为他考验她。没必要吧?怎么,学校要求?哈,何上游说,我不想安,他们要求我也不听。也许封文福说得有理,上网是另一种行走的方式———哦,你就听我的吧,以后我出差咱俩视频……他很认真,已拟好了两个网名:冷眼向洋;若水。我在上游,冷静地雄视着水流大海……你呢,一个女人,水一样温柔……何上游不知道,泾泾早“天涯若比邻”了,名字里边也有“若”字。也许他能猜到。不是猜到泾泾的另一个网名也含“若”字,是猜到泾泾已有网名。他没问她有无网名。泾泾欣然接受“若水”,没提“天涯若比邻”。没有必要节外生枝。有两个QQ并不特殊。
陈玲就有两个,还都带“雨”字:雨霖铃;晨雨初聆。没准不带“雨”的QQ号码她也有呢。陈玲多年前就会网上聊天,那会儿她们还在读书,QQ也没被发明出来。陈玲雨霖铃那个网名,是她丈夫取的。“雨霖铃”是词牌子,当年她丈夫追她,模仿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填《雨霖铃———致陈玲》向她示爱,帮她坚定了选择的决心。陈玲丈夫学数学,却自小熟读唐诗宋词。从那以后,陈玲就以“雨霖铃”之名徜徉网上,在这个透明的网名下素面朝天。没人永远透明,也不应该。面具倒是人人该有。晨雨初聆就是面具。没人知道这副面具后面的陈玲是另一个陈玲,除了泾泾。晨雨初聆的我是对婚姻失望时的我,陈玲这样告诉泾泾。不需要什么特殊理由,陈玲经常对婚姻失望,对她会填词的数学丈夫失望。有时,陈玲会把她与网上男友的肉麻话学给泾泾,听得泾泾面红耳赤。你这样太容易受骗啦!泾泾提醒陈玲。他骗我什么?陈玲反问。
陈玲很快装好了视频,申请QQ号码遇到了障碍。不是她技术不精,是网络拥堵限制了她。网上的道路像城市交通,每逢高峰期,总大车小车挤作一团,公车私车川流不息,只在堵塞的缝隙之中,成功的登录才能实现。周日下午三点属于网络交通高峰期。陈玲一遍遍提交申请。泾泾陪不起她,得陪儿子。她偶尔在陈玲身后站立片刻,多数时间回何木房间辅导作业。二年级小学生的作业复杂繁琐,与二年级大学生的作业堪有一比。何木终于放下铅笔合上了课本。泾泾帮他整理书包,穿好衣服,去阳台拿他晾在那里的小皮靴时,才借机走近陈玲,按着她肩膀看了眼电脑。泾泾家电脑,放客厅深处的写字台上,两边分别是阳台和布艺长沙发,长沙发对面的那面墙,并排戳两只玻璃门书柜。显然,客厅兼任书房之职。何木不常在家,但两室一厅中,不能没他的独立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她没重复何上游引的封文福语录:上网是另一种行走方式。那种莫名其妙的话学起来拗口。何上游一直反感网络,这泾泾知道,但不知道他缘何反感。他俩的工作都不依赖网络,家里没宽带不影响什么。是有一天,陈玲在她家急于上网,埋怨拨号慢,泾泾才知道,何上游为何憎恨网络。我拨号可没觉得慢。何上游先还和陈玲斗嘴。居然有人从网费上省钱?下网后,陈玲批判何上游抠门。何上游解释与钱无关,但没说服力,陈玲不依不饶的讥讽连绵而至,让他难堪。他脸一下紫了,表明观点时便态度激烈。网络是道德阴沟,大部分人上网只为网恋!陈玲脸红了,泾泾脸白了。何上游没留意她们,脸色自顾自紫得阴森。一个个打着工作学习的旗号,其实是进黄色网站,进那个什么QQ,在网上打情骂俏虚拟做爱!各回房间后,陈玲问泾泾是不是对何上游说过她什么,泾泾说哪能呢。泾泾分析,何上游这个网络外行对网络的成见,可能来之于其他外行的倾向性描述。
与陈玲比,泾泾是网盲,与何上游比,她倒是个老网民了,至少她有QQ号码。她昵称天涯若比邻,好友主要是同学同事。也有陌生人加她好友,向她求欢,给她留电话,给她发送裸体照片。她一概删除。前天何上游忽然表示要让宽带进家,她还以为他考验她。没必要吧?怎么,学校要求?哈,何上游说,我不想安,他们要求我也不听。也许封文福说得有理,上网是另一种行走的方式———哦,你就听我的吧,以后我出差咱俩视频……他很认真,已拟好了两个网名:冷眼向洋;若水。我在上游,冷静地雄视着水流大海……你呢,一个女人,水一样温柔……何上游不知道,泾泾早“天涯若比邻”了,名字里边也有“若”字。也许他能猜到。不是猜到泾泾的另一个网名也含“若”字,是猜到泾泾已有网名。他没问她有无网名。泾泾欣然接受“若水”,没提“天涯若比邻”。没有必要节外生枝。有两个QQ并不特殊。
陈玲就有两个,还都带“雨”字:雨霖铃;晨雨初聆。没准不带“雨”的QQ号码她也有呢。陈玲多年前就会网上聊天,那会儿她们还在读书,QQ也没被发明出来。陈玲雨霖铃那个网名,是她丈夫取的。“雨霖铃”是词牌子,当年她丈夫追她,模仿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填《雨霖铃———致陈玲》向她示爱,帮她坚定了选择的决心。陈玲丈夫学数学,却自小熟读唐诗宋词。从那以后,陈玲就以“雨霖铃”之名徜徉网上,在这个透明的网名下素面朝天。没人永远透明,也不应该。面具倒是人人该有。晨雨初聆就是面具。没人知道这副面具后面的陈玲是另一个陈玲,除了泾泾。晨雨初聆的我是对婚姻失望时的我,陈玲这样告诉泾泾。不需要什么特殊理由,陈玲经常对婚姻失望,对她会填词的数学丈夫失望。有时,陈玲会把她与网上男友的肉麻话学给泾泾,听得泾泾面红耳赤。你这样太容易受骗啦!泾泾提醒陈玲。他骗我什么?陈玲反问。
陈玲很快装好了视频,申请QQ号码遇到了障碍。不是她技术不精,是网络拥堵限制了她。网上的道路像城市交通,每逢高峰期,总大车小车挤作一团,公车私车川流不息,只在堵塞的缝隙之中,成功的登录才能实现。周日下午三点属于网络交通高峰期。陈玲一遍遍提交申请。泾泾陪不起她,得陪儿子。她偶尔在陈玲身后站立片刻,多数时间回何木房间辅导作业。二年级小学生的作业复杂繁琐,与二年级大学生的作业堪有一比。何木终于放下铅笔合上了课本。泾泾帮他整理书包,穿好衣服,去阳台拿他晾在那里的小皮靴时,才借机走近陈玲,按着她肩膀看了眼电脑。泾泾家电脑,放客厅深处的写字台上,两边分别是阳台和布艺长沙发,长沙发对面的那面墙,并排戳两只玻璃门书柜。显然,客厅兼任书房之职。何木不常在家,但两室一厅中,不能没他的独立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