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帝后初相见-第3/4页

加入书签
    一天,朱瞻基在自己书房外面画画,画完就起身出去了。孙氏在宫女的陪同下走到了书房旁边,看到桌子上放了一幅画,就走过去拿起画仔细观看,画中是一只胖胖的猫咪在草丛旁边玩耍,猫的神态很放松,草丛旁边还有几株小花,小花的叶子稀稀松松,有几朵已经开了,还有一些花苞。孙氏问宫女这是谁画的,宫女告诉她是皇太孙朱瞻基画的,孙氏一听,心里小鹿乱撞,有崇拜、爱慕、期待的心情,还有紧张,各种复杂的心情占据了孙氏的心。

    从此以后孙氏都会时不时过来看偷偷朱瞻基的画,太子妃张氏知道以后,偶尔也会让宫女带着孙氏过去直接现场观看朱瞻基作画。孙氏第一次看到朱瞻基的时候,朱瞻基正在书房外面吟诗作画,孙氏看到在阳光下,在微风里,一个外表俊朗,温文尔雅,满身贵气的少年一边吟诗,一边作画,光是这种气质就足以让人为之着迷了,孙氏对朱瞻基甚是喜欢。侍卫禀报完,宫女就带着孙氏走过来了,朱瞻基虽然没见过孙氏,但也听说过母亲为他选了一个女孩子养在宫中。今日一见,孙氏梳着十几岁女孩子该有的发型,青春活泼,样貌也很漂亮,加上多年来琴棋书画的练习,孙氏一身典雅端庄、落落大方的气质让朱瞻基看了满心欢喜,母亲这个女孩挑的挺不错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而且太子妃张氏早有交待,只能在旁边看皇太孙画画,不能跟他说话,所以孙氏就在一旁静静地看朱瞻基作画,朱瞻基也时不时的看一眼孙氏,两个人的心都一直怦怦跳,这大概就是心动的感觉,初恋的感觉,就像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非常美好。

    孙氏本身就擅长琴棋书画,加上太子妃张氏的悉心教导,各方面的技能更上一筹。一日。孙氏在太子妃宫里弹琴,朱瞻基过来给母亲请安,正好看到楚楚动人的孙氏,指尖轻轻抚在琴弦上,弹奏出来的优美动听的琴音让人听了心情很好,落落大方的言行举止更是让人看了很舒服。朱瞻基也擅长乐器,但是男孩子弹出来的琴音跟女孩子弹出来的还是有些许不同的,看到眼前这个女孩子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大方得体,朱瞻基再一次心动了。这便是缘分吧。从此以后太子妃张氏也会有意无意的让朱瞻基和孙氏接触一下,毕竟是给他找媳妇,也得让他自己喜欢才好,这样,朱瞻基和孙氏就经常一起作画,一起骑马,一起聊天,随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朱瞻基对孙氏越发喜欢,孙氏也对朱瞻基越来越倾心,两个人的感情就越来越深。朱瞻基有什么心事也会告诉孙氏,孙氏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每次听完朱瞻基说心事,如果是开心的,孙氏就陪着朱瞻基一起开怀,如果是不开心的,孙氏就分担朱瞻基的忧愁,开解他的疑惑,此时的孙氏对于朱瞻基来讲,不仅仅是恋人,还是知己,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对于朱瞻基这种皇家贵族来说,找一个漂亮的媳妇实在是太容易了,但是找一个心意相通的知己,就是很难的事情了(这个事情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找一个恋人容易,找一个知己太难)。

    朱瞻基还经常从外面带一些礼物送给孙氏,孙氏也会亲手绣荷包送给朱瞻基,太子妃张氏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很喜欢。与此同时,刚好到了朱瞻基要娶妻的年龄。有人向朱棣进言,说是山东发现祥瑞,山东济宁的一个女孩胡氏出生的时候,房子周围出现七彩祥云,是天降的祥瑞,这个女孩子贤良淑德,貌美聪慧,与皇太孙最为般配。朱棣命人去考察一番,对这个山东的祥瑞非常满意,就下令把这个女孩接到京城。

    1417年(永乐十五年),朱瞻基十八岁。朱棣给皇太孙办理了大婚仪式,册封山东济宁的胡氏为皇太孙妃,册封山东邹平的孙氏为皇太孙嫔。朱瞻基大婚之前从来没见过胡氏,也就谈不上什么感情基础,只不过是皇上赐婚,奉命完成结婚仪式。而孙氏就不一样了,两个人很早就认识了,有很深的感情。结婚之后,朱瞻基发现胡氏很少说话,整天端个架子,两个人也没什么共同语言,所以很少跟胡氏在一起聊天。太子妃张氏知道以后,就劝朱瞻基要慢慢了解胡氏,胡氏话少,因为她怕说错话,她端架子,是因为她要保持太孙妃的威仪,她要端庄,不能失态,不然会让人笑话。朱瞻基也懂这些道理,但就是对胡氏喜欢不来。日复一日,胡氏依然是那个不苟言笑,贤淑孝顺的太孙妃。每次跟朱瞻基在一起都毕恭毕敬,相敬如宾,不敢有一丝丝怠慢。所以两个人的感情就像是仅仅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虽然有亲情,但没什么感情。怎么形容呢,朱瞻基跟胡氏就像两个相同磁极的磁铁,如果把他们放在合适的距离,两个磁极就安安静静,彼此观望,相安无事,如果非要把两个磁极往一块儿凑,就会慢慢有排斥,离得越近,排斥力越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