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立太子-第3/4页

加入书签
    又是一年秋天,放眼望去,北平城里的树叶像是商量好了一样,一夜之间变了颜色,前一天还是充满生命感的绿色,今天就全部变成了温暖的黄色,橙色和红色,非常热烈又饱满的颜色。这时,如果你站在一棵树下,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叶子缓缓落下,正好落在你的手心,你会觉得落在你手里的不是树叶,而是秋天。如果你现在在山上,会看到层林尽染的绝色美景,真正的感受到什么叫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片红色橙色的枫叶,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画师给树叶染上的美妙色彩。一阵秋风吹过,北方特有的干爽空气会让人感到很是舒服。

    一天,朱高炽站在府里望着一棵树上变黄的叶子,一丝丝落寞和惆怅的情绪涌上心头,不禁感叹:“又是一年秋来时啊!”此时距离朱棣登基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一直没有等到南京的消息。又正好是一年秋风起,激起了朱高炽的伤感之情。心中的郁闷无法排解,忍不住唉声叹气。这时,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带着朱瞻基路过,看到了朱高炽落寞的样子,她知道朱高炽又在担忧一家人的未来了。她一只手拉着朱瞻基朝着朱高炽缓缓走过来,对朱高炽说:“莫急,陛下定不会忘记我们,瞻基是陛下最疼爱的长孙,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一定会有拨开云雾见日出的一天。”

    朱高炽充满爱意的看着身边的朱瞻基,又有了能量,觉得张氏此话有理,就继续安心等待。他不知道此时南京正在进行激烈的立储之争,很多人在为努力他争取太子之位。

    朱棣一共有四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和朱高燨,除了朱高燨不知何人所生,而且很早就去世了。(可见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多么不容易,连朱棣的儿子母亲是谁都不知道)

    另外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所生,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徐辉祖的妹妹。三个儿子里面,朱高炽为人谦和宽厚,待人宽容,比较肥胖,走路不便,不擅长舞刀弄枪,不擅长骑射。朱高煦身材高大,长得好看,脑子聪明,跟朱棣最像,而且腋下有几块癣状皮肤,当时人称:若龙鳞数片。而且朱高煦经常跟着朱棣外出参加军事活动,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军事能力。朱高燧是最会说话的,特别擅长说一些朱棣喜欢听的话,知道如何讨好朱棣,在朱棣眼里是最乖的儿子。三个儿子里面,朱棣最喜欢的是老三,最看中老二朱高煦,最看不上的是老大朱高炽。

    1403年(永乐元年),朝廷文武百官多次上奏,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固国本。但朱棣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比如说长子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太子职位,还需要多跟老师学习治国之道。什么能力不足,什么德业未进,都是朱棣的借口,因为他想立朱高煦为太子,又怕违背当时的“长嫡承统,万世正法”的传统礼法,所以就找各种理由不立太子。有时候甚至试探性的问大臣们:你们觉得谁适合当太子?在朱棣心里,朱高煦是最像他的儿子,长得好看,人高马大的,又擅长骑射,很会打仗,人又聪明,工于心计,而且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不仅如此,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还对朱高煦说过:世子多疾,汝当勉之。意思很明显,世子身体不好,你要多多努力,说不定将来就能继承皇位。当大臣们意识到朱棣的这种想法时,纷纷反对,尤其是当时的文官集团,坚决反对立朱高煦为太子。因为,首先朱高炽是嫡长子,身份在哪儿摆着,自古以来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人家是嫡长子,说破天也是正统的身份。而且朱高炽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指定的世子,也就是说如果朱棣不发动靖难之役,燕王这个爵位以后就是朱高炽的。

    关于身份这个问题,朱棣自己也是非常在意的,因为朱棣本身就不是嫡子,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生了几个儿子,但是没有朱棣,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了表示自己是嫡子,表示自己身份正统,把史书改写,不承认自己的亲生母亲,认马皇后为生母,就是怕别人说他来路不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