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拆迁遇阻

加入书签


    李倩照为法人代表的海惠安居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海惠县注册资金六千万元,这笔资金加入海惠县年度引资总量。按照协议规定,安居公司着手进行拟改造城中村的规划设计,海惠县有关职能部门分头上阵,提前介入办理外围手续,待到手续办理出眉目,安居公司依照在湖边市开发的惯例,再进入前期摸底调查程序,重点协商拆迁赔偿事宜。

    因为城中村改造列入省市县三年规划,并附着相应的政策支持,又有政府出面帮助运作,所以手续办理基本上一路绿灯,达到空前无扯皮的水准。

    李倩照拿到了整套手续,立即向贺知早报喜,海惠县的软环境比湖边市还舒服。贺知早也感到意外,原指望多半年办利索就阿弥陀佛,没承想三个月不到便送手续上门,这速度比当初的深圳速度还带劲。在手续办结以前,贺知早把主要精力用于搬迁项目,为加快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进度,他决定到海惠县帮李倩照着手拆迁,新小区早建成,公司和村民早受益。

    县里确定的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刘官屯,该村位于县城中心地带,潜在的商业价值十分可观。刘官屯的大部分村民姓刘,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自然都姓刘。村书记叫刘长即,村主任叫刘二过,两人属于五服边缘爷们辈,村主任虽然官小半级,辈分却比村书记大两辈,他俩工作配合起来比较默契。用村主任的话形容,村书记只要私下认他这个爷爷,最好多叫几声爷,工作上村支书就是他的爷。

    纸上谈城中村改造容易,至于如何落实到位,则是不老小的难题。县政府缺乏拆迁经验,安居公司也没拆城中村的先例,双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调查摸底阶段陷入僵局,主要不知如何和拆迁户打交道。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临时受命,他胆子小怕担责任,把拆迁工作推给开发商独自承担,办完手续后的职能部门成了旁观者。安居公司在湖边市的开发纯商业性,没有直接拆村庄与村民对话的心理准备,一时半时找不到切入点。

    村干部们属于听吆喝的主,上级只交代带领群众配合拆迁,至于如何带领没作具体交代,他们也就当一般任务应付拆迁,没意识到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因而在配合方面阳奉阴违,嚷得热闹,缺少有效动作。刘长即和刘二过甚至暗中打起小算盘,要借助拆迁之机,好好为族人们捞些实惠,当然他俩要捞在最前边。

    开发商是外来客,和村里没任何行政隶属关系,要想拨动村干部脑中的拆迁弦,肯定大打折扣也不现实。调查摸底表下发了十余天,开始还有村民咨询拆迁政策及赔偿标准,后来都后退半步徘徊观望,从不主动理会安居公司这个茬,安居公司的调查摸底行动严重受阻。

    贺知早召集李倩照唐伯龙等商量对策,变化了几个招数,收效几乎为零,村民们甚至对城中村改造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唐伯龙亲自参与解惑运动,发现村干部们没起好作用,尤其村支书刘长即带头扬言改造吃亏,如果村民们非得同意改造,也要先吊足安居公司的胃口,到时讨价还价才有保证。其实他纯粹为自己捞取筹码,树立双面权威,安居公司跨越他这道关,必须多留下买路钱。

    刘长即鼓动刘二过利用家族长老的威信,采取愚民战术,散布改造吃亏的学说。他俩贪污了拆迁利民居利城建的阳光面,人为地隔断村民和安居公司的联系。基层政权的职能被家族势力漂白,要想攻进坚固的堡垒,足够贺知早们喝几壶。

    掌握到最可靠的一手材料,唐伯龙认为单靠安居公司的力量难有作为,便给贺知早出主意,必须专门向县里主要领导汇报实情,尽可能地绑架政府一块开展动员工作。贺知早同意唐伯龙的看法,但也提出他的主张,应动用私人关系搞公关,进一步摸摸刘官屯的动向。

    唐伯龙瞧了瞧李倩照的表情,说道公司的重要关系集中在郑铁桥那儿,不过郑铁桥大概新婚丧志的缘故,近期工作态度很敷衍。他找过郑铁桥诉苦问计,郑铁桥对安居公司的现状了如指掌,因县委县政府没明确表示让郑铁桥参与行动,郑铁桥不便于伸手太长,但他答应可从外围帮点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