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争夺排位-第2/3页

加入书签
    混在酒场成为郑铁桥的主要任务,整天介喝得昏天黑地,读书思考的时间严重缩水,连生理欲望都被灌醉,顾不得满足老二的诉求。这样敬业爱岗,有些工作酒场也照顾不周,部门和领导对他颇有微词。好在他能抓住主要矛盾,专门伺候县委主要领导,兼顾副书记的酒场合,认真落实常委主任的安排,外围环境优化又顺畅,几许微词伤不了他的汗毛。

    三个月过去,郑铁桥逐渐找到取巧点,他能以不喝少喝应对大喝必喝场面。凡是不想参加的酒场,总有理由解脱,但酒菜安排绝对与主请人身份相符,甚至略高出规定标准。主请人以为郑铁桥很重视他,对郑铁桥的印象格外美好。郑铁桥单身一人有床就是家,便偷偷地在县政府招待所固定一间客房,吃住在招待所,比回家方便实惠。

    这天晚上,郑铁桥给丁渊明陪客人,来客是市综合治理检查组,成员竟然有党校的露水同学王公安。郑铁桥自然要尽第三东道主的责任,把王公安整倒在酒场,他也不幸喝伤。第二天上午十点,郑铁桥还躺在招待所客房里懒得起床,胃里直往上冒酸水。他坚强地抗击酸水,意图把酸水消灭掉再上班。值班秘书打进电话,说县委书记召见郑铁桥,请他速到王书记办公室。

    郑铁桥哪敢怠慢,麻利地洗漱整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应召,酸水不知不觉间被消化。郑铁桥胃里平静底气足,自信地迈进王日龄的办公室。王日龄手里拿着刊物,指着郑铁桥说太有才啦。郑铁桥有些丈二的和尚,未敢轻易表态,怕王日龄手里拿的刊物是内参,说不定将他参了一本,但实在想不起哪里会出事。

    王日龄欣赏有加的表情,预示着是好事不是坏事,郑铁桥又随老和尚敲小鼓。王日龄问省委党校月刊有篇署名文章,是郑铁桥写的吗?郑铁桥这才定住心神,接过刊物瞧仔细,见自己的论文果然发表,便憨笑道是上市委党校的毕业论文。王日龄故意板着脸责问,如此高水准的论文,为何不送他阅读。郑铁桥回应怕拿不出手,显得水平太浅,不如隐蔽点保险。王日龄笑着骂郑铁桥鬼点子多。

    两人就发展海惠县域经济展开讨论,当然王日龄多说,郑铁桥多听。多说的不见得多懂,多听者也许更明白,就看谁居于主导地位。王日龄讲得意气风发,打算以郑铁桥的论文为基础,出台海惠县域经济大发展纲要,把县域经济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王日龄略转话题,问郑铁桥为啥不愿分管行政后勤,这个差事好多人都眼红。郑铁桥判断当初分工李商急请示过王日龄,否则他主动请辞,李商急不会断然拒绝。

    郑铁桥很矛盾地回答,他嫌弃应酬酒场太泛滥,身体吃不消怕误事。再就是正因为夺人之美,已经有人开始眼红,并应用到具体工作中找别扭。他不露痕迹地为王一维上眼药,妄图治好王一维的红眼病。

    王日龄若有所思地看着郑铁桥,鼓励郑铁桥接着思考研究县域经济如何发展,为县委决策提供可靠可行的依据。末了王日龄发话,县委对郑铁桥的工作另有安排,行政后勤工作可以推出去,但想干的人未必能干上。

    几天后县委下发正式文件,成立海惠县域经济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王日龄亲自任组长,一名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郑铁桥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小组挂靠县委办公室,郑铁桥依然担任县委办第一副主任,行政后勤工作绕过常务副主任王一维,交由排名最后的副主任主管。县委从县直有关部门临时抽调六人,充实县域办的力量,郑铁桥的政治地位明显上台阶。

    新的工作到手要踢开前三脚,郑铁桥决定分线谋划,他主抓城中村改造和引进龙头项目,争取年内见效果。虽然这两项工作起步晚,但他心里多少有点谱,至少李倩照的公司及上属集团,可以起些带头作用。想起李倩照的倩影,郑铁桥心头出现涟漪,最近一个月没了音讯,他猜想李倩照有可能变节,被贺知早彻底干净地拿下,甚至成了贺知早的新娘或二奶。离谱的思维联想,压迫郑铁桥的情感末梢,他打定主意,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到李倩照那里探个究竟,同时也需要李倩照公司的第一桶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