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星临抬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说话了,随后又重新阅读起了手上的密折。
户部尚书还是一个大约只有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就是在这激烈的党争中依然处于中立的尚书之一。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自身有才能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只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家也是帝都里的大家族之一。
“请问夏丞相,”户部尚书目光凌厉地盯着丞相,“不知你所说的盈余去掉了六族所上缴的赋税,还能剩下多少?”
“姓奕的!”吏部尚书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就是那位留着精致短须的中年人,他是夏丞相的大儿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夏尚书,还请您稍安勿躁。”奕尚书冷哼一声,“这个月,三十个省中五个省大旱,三个省虫灾,两个省大水。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这些省的地方官竟然好像完全没有把救灾放在心上似的。因此,其中灾情最严重的革霞省更是直接出现了反民,声势浩大,两天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省。这难道就是夏丞相口中‘各项国策也能顺利推行’的太平盛世吗?”
愿星临再次把头抬了起来:“起义军和灾民的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回禀陛下,”奕尚书转向愿星临,恭敬地站好,“还是老样子,抄了几个豪门、富商,还有一位纳达聚宁侯爷的家,招安了起义军。至于其他受灾省份里有点家资的人,为了避免被抄家,纷纷拿出钱财来救济百姓,这个灾月应该算是度过去了。”
这番话搞得在场的权贵们都有一点僵。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手上的军队历经了光沐乱战的淘洗,早已蜕变成了一支战力强悍的武装力量。别说是只占领了半个贫穷省的起义军,就是有朝一日帝都被围困了,他们也有信心能重整河山。但当今天子面对一支完全不足以撼动自己统治的军队,竟然直接抄了达官显贵们的家来招安,陛下是什么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
但奕尚书很明显是众人中的一朵奇葩,他满眼皆是对愿星临的敬佩,可见他对这种做法非常推崇。
“要是真这样便好了。”愿星临冷冰冰地道,“这帮人拿出的钱要是有一半能到百姓的手上,那真的是天下太平了。奕尚书,派几个人去盯着点。”
“是!”奕尚书响亮地答应了下来,随后就坐了下来。他这一答应,又有很多人要倒霉了。还站着的夏尚书实在是无话可说了,愤怒地挥了挥衣袖坐了下来。
其实还有一位尚书和奕尚书的想法一样,但不能说他是奇葩,因为他是通过考试上位的寒门子弟。他就是这位已经站起来的礼部尚书。
“陛下,九月中旬的乡试正在筹备,这回是否也像上次一样,多添加几个名额呢?”礼部尚书战战兢兢地问道。他一问这个问题,在场除了愿星临还在看密折,其他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愿星临瞥了一眼礼部尚书,眼睛又重新回到了密折上。愿星临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伙是不是脑子不太好。礼部尚书的年纪甚至比奕尚书的还小,他作为一个寒门子弟,能在这个年纪坐到这个高位,全靠叶家的鼎力支持。他今天提出的这个建议,表面上可以说是给叶家吸收新的人才,但其实就是想打压大家族,扩充自己寒门的势力。可是他这点小九九,哪能瞒过在场这些老狐狸的眼睛呢。叶·伍耐和刚听到这个提议,眼睛直接就眯了起来,诡异地盯着礼部尚书。上一次他提出加人的时候,自己就旁敲侧击过,没想到竟然这么不识趣,是不是该考虑换一个人了?
“那这样吧,”愿星临说,“乡试每个省多添五人,之后的会试一甲添一人,二甲添两人,三甲添三人。怎么样?”这算是一个让双方都挺满意的结果了,礼部尚书应了一声,坐了下来,用袖子擦了擦脸上冷汗,伍耐和则把目光收了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户部尚书还是一个大约只有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就是在这激烈的党争中依然处于中立的尚书之一。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自身有才能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只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家也是帝都里的大家族之一。
“请问夏丞相,”户部尚书目光凌厉地盯着丞相,“不知你所说的盈余去掉了六族所上缴的赋税,还能剩下多少?”
“姓奕的!”吏部尚书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就是那位留着精致短须的中年人,他是夏丞相的大儿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夏尚书,还请您稍安勿躁。”奕尚书冷哼一声,“这个月,三十个省中五个省大旱,三个省虫灾,两个省大水。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这些省的地方官竟然好像完全没有把救灾放在心上似的。因此,其中灾情最严重的革霞省更是直接出现了反民,声势浩大,两天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省。这难道就是夏丞相口中‘各项国策也能顺利推行’的太平盛世吗?”
愿星临再次把头抬了起来:“起义军和灾民的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回禀陛下,”奕尚书转向愿星临,恭敬地站好,“还是老样子,抄了几个豪门、富商,还有一位纳达聚宁侯爷的家,招安了起义军。至于其他受灾省份里有点家资的人,为了避免被抄家,纷纷拿出钱财来救济百姓,这个灾月应该算是度过去了。”
这番话搞得在场的权贵们都有一点僵。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手上的军队历经了光沐乱战的淘洗,早已蜕变成了一支战力强悍的武装力量。别说是只占领了半个贫穷省的起义军,就是有朝一日帝都被围困了,他们也有信心能重整河山。但当今天子面对一支完全不足以撼动自己统治的军队,竟然直接抄了达官显贵们的家来招安,陛下是什么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
但奕尚书很明显是众人中的一朵奇葩,他满眼皆是对愿星临的敬佩,可见他对这种做法非常推崇。
“要是真这样便好了。”愿星临冷冰冰地道,“这帮人拿出的钱要是有一半能到百姓的手上,那真的是天下太平了。奕尚书,派几个人去盯着点。”
“是!”奕尚书响亮地答应了下来,随后就坐了下来。他这一答应,又有很多人要倒霉了。还站着的夏尚书实在是无话可说了,愤怒地挥了挥衣袖坐了下来。
其实还有一位尚书和奕尚书的想法一样,但不能说他是奇葩,因为他是通过考试上位的寒门子弟。他就是这位已经站起来的礼部尚书。
“陛下,九月中旬的乡试正在筹备,这回是否也像上次一样,多添加几个名额呢?”礼部尚书战战兢兢地问道。他一问这个问题,在场除了愿星临还在看密折,其他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他的身上。
愿星临瞥了一眼礼部尚书,眼睛又重新回到了密折上。愿星临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伙是不是脑子不太好。礼部尚书的年纪甚至比奕尚书的还小,他作为一个寒门子弟,能在这个年纪坐到这个高位,全靠叶家的鼎力支持。他今天提出的这个建议,表面上可以说是给叶家吸收新的人才,但其实就是想打压大家族,扩充自己寒门的势力。可是他这点小九九,哪能瞒过在场这些老狐狸的眼睛呢。叶·伍耐和刚听到这个提议,眼睛直接就眯了起来,诡异地盯着礼部尚书。上一次他提出加人的时候,自己就旁敲侧击过,没想到竟然这么不识趣,是不是该考虑换一个人了?
“那这样吧,”愿星临说,“乡试每个省多添五人,之后的会试一甲添一人,二甲添两人,三甲添三人。怎么样?”这算是一个让双方都挺满意的结果了,礼部尚书应了一声,坐了下来,用袖子擦了擦脸上冷汗,伍耐和则把目光收了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