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调节院士!(求订阅)-第2/13页

加入书签
    似乎他们对陈恭的答案,特别期待。

    陈恭听见这话,抬头看了一眼对面众人,说了句:

    “还好吧!”

    “毕竟,我做过原题,应该差不多。”

    陈恭现在听见了几位学长的答案,没有多说话,只是笑了笑,这么说了一句。

    周峰文见状,他忽然觉得……不对劲儿。

    他总觉得陈恭似乎不太想说成绩。

    仔细一想,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晓东等人,顿时明白了过来。

    而此时……

    旁边桌子,几个中年男子也在吃饭。

    听见几个学生的对话以后,顿时眼神里多了几分笑意。

    他们就是这一次竞赛的工作人员,其中还有上午第二场考核的出题人吴利民。

    吴利民此时来外面吃饭,没想到收获了不少惊喜。

    听到大家聊天内容之后,他发现和自己预期的考核结果相差不多。

    甚至听到了不少专家对于本次出题内容称赞的声音!

    特别是这种找茬,属于解剖学的创新性题型,可以说出题意义非同一般。

    要知道,解剖学领域的研究,需要从粗往细走,吴利民是参与教材改革的关键人选,他这一次提出来解剖学要从科研和临床两手抓的思路。

    之前的时候,解剖在国内的发展,一直都被认作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甚至考研都不需要考。

    只有考博的时候,专业性的内容才有这个东西。

    但是,吴利民却掀起了这一次的改革浪潮。

    竞赛,就是其中一点。

    因为国外对于解剖学的发展,十分稳健,而国内的外科发展,有一点近似于重技轻本的感觉。

    什么意思呢?

    国内现代医学起步比较晚。

    很多疑难手术更是学习国外的方式。

    因此呢,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之后,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提高我们的手术能力。

    这并不是错事儿。

    因为相比于提高基础解剖学的研究而言,提高外科手术,是最具性价比,而且效果直观甚至显著的一种方式。

    可是……

    历史证明。

    缺失的东西,在往后的岁月里,都需要一点一点的补回来。

    这不……近二十年,国内外科看似发展迅速,但是……我们重技轻本的代价,也来了。

    那就是拔尖很难!

    什么意思呢?

    现在外科的发展,因为各种先进手段的出现,大家惊讶的发现,技术的革新太快了。

    比如说腹腔镜的出现,直接让以前的开腹手术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换代。

    这个时候……

    大家忽然意识到,基础才是根本,因为万变不离其宗,而解剖学本身,就是这个“宗”。

    想要熟练掌握各种术式,想要顺利平滑过渡各种科技设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解剖学本身。

    所以,这时候,大家开始了疯狂的补课。

    吴利民就属于新生代的院士,他们的理念进行了革新。

    而这一次的竞赛题,吴利民亲自下场,进行出题,而这个从骷髅上寻找不同,就是对于骨骼系统深入剖析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