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魏晋风重现-第3/3页

加入书签
    \t后来白居易的诗中确实不断出现平民生活的影子。

    \t《杜陵叟》一诗中说,“那位家住在长安郊外的老农,年复一年地耕作薄田,那年收成不好,官吏们却还横征暴敛,逼着他交纳租税。农民没办法,只好抵押自家的桑树,出卖自家的土地,来换取些许钱财来交租”,此中滋味,真是“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t《卖炭翁》一诗中,宦官掌控的“宫市”更是明目张胆地抢劫。几个宦官将那位烧炭老翁的一车千斤重的木炭公然拉走,还装模作样地表示一下,“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那位可怜的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今又该怎样度过寒冬?

    \t元稹不落下风,在京为官时也写了不少现实主义的诗篇,愤世嫉俗,哀叹民生,如《田家词》、《织妇词》、《西凉伎》等。\t元、白相互影响,诗歌创作风格不尽相同。陈寅恪先生认为,“白以简单晓畅为尚。若微之诗,一题数意,端绪繁杂”。

    \t白居易在京兆府工作还不到一年,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月,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制度,白居易必须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即所谓“丁忧”。丁忧的期限是27个月,服丧满27个月后,即可起复,重新安排职务。

    \t然而,白居易在下邽老家老老实实地呆了27个月,于813年七月除丧服,却迟迟没有等来起复的诏书。

    \t原来,就在白居易丁忧回家的那一年,李吉甫从淮南节镇回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再次执掌朝政,白居易除服之时,李吉甫正在相位,起复的事肯定是卡在李吉甫这里了。

    \t814年,此时白居易除服已经半年,却没有丝毫得到起复的迹象。

    到了二月,长安更是传来一个坏消息,和白居易关系甚密的前辈同僚、宰相李绛被免职,而白居易的死敌、大太监吐突承璀则从淮南监军任上返回朝廷,任神策军左军中尉,再次登上了权力高位。

    \t此时,白居易再也坐不住了,他给礼部侍郎崔群、中书舍人钱徽写信,请求他们帮忙。两人是白居易在翰林院时的同僚,交情不错,但他们不掌握人事权,更动不了李吉甫,心有余而力不足。

    \t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年十月转机出现了,李吉甫病死了。\t十二月,韦贯之以尚书右丞为同平章事。

    韦贯之也曾与杜佑不和,又在元和三年的对策案中支持牛僧孺,与李吉甫不协,他和白居易倒是有不少共同之处,再加上崔群和钱徽从中斡旋,白居易起复的事情终于落实下来了。

    \t同月白居易终于等到了迟来的诏书,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正五品上)。不知不觉中,白居易离开长安已经将近四年。

    \t回首往昔,十余年间,白居易几乎把满朝的权贵都得罪了一遍。

    他在信中曾告诉元稹,他辛辣的讽刺让权贵们恨得咬牙切齿:“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闻《乐游原》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权要者切齿矣。”

    \t再次回到长安没有回朝的惊喜,只有惊吓在等着他,也许这些年和藩镇、宦官结下的矛盾终于不再累积,而是迎来爆发。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