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听门外传来脚步声,人未到,声先至,只听一个大嗓门笑哈哈的嚷道:“骆大人叫我来,可有什么喜事?”,随即门口便出现了一个络腮胡子的大个子,比苏贞百里还要高上一头,苏贞百里暗自惊讶了一下,随即在心里估算了下,这人怕是有两米高吧?再看王华与周文贤也是有些吃惊,两人是南方人,本就生的矮小些,现在见了吴大人这般伟岸身躯,更觉得自己渺小了很多,心中那点骄傲之心不觉间便消散了。骆成襄将三人的举止看在眼里,心中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自己的安排起到了预定的效果。说着便起身介绍道:“这是掌管藏书的吴大人,这段时间你等便跟着他了。吴大人早你们两科,亦是圣上钦点的传胪,往后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多多请教才是”,三人听了皆称是。苏贞百里暗自撇嘴,心说这下马威安排的真是有点低等了,纯粹拿着身高压人,自己还好说,好歹也有一米八的个头,即便是在整个翰林院中也算的上鹤立鸡群了,另外两位老兄就惨了,目测身高都没过一米六五,面对一米九多将近两米身高的吴大人,只怕心里阴影的面积自己都算不过来了。
吴大人本命吴英,山东登州人士,康熙四十二年甲申科榜眼,祖父吴士来隶属汉八旗,早年从龙入关后,曾任登州总兵,后升任山东提督,父吴敬学以蒙荫任莱州守备,后任胶莱道都司,康熙三十一年任青州参将,康熙三十五年因剿匪有功,调任海州游击,未及赴任,山东又爆发了“王七叛乱”,白莲教聚众上万围攻泰安,朝廷急调吴敬学为济宁参将,负责保护大运河通畅,朝廷平定“王七叛乱”后,以护卫交通,转运粮秣有功,调任天津参将,护卫京畿安全,康熙三十九年以治军卓著得兵部考评优异,升任通州大营汉八旗副将,统帅所有驻通州的汉八旗兵将,上任半年,因其父去世,上表丁忧守丧。其后便不再出仕,丁忧期满后,朝廷曾征召其任东昌府参将,被其以奉养老母为由拒绝,直到康熙四十二年其子吴英一举考中甲申科传胪,这才让康熙又想起了这位治军卓越的人才,亲自下了圣旨,起复其为江宁将军,兼任操江总兵,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江最高军事长官,同时控制着整个长江水师,是康熙亲封的二等勇国公,所以吴英作为吴家长子,身上也有着国公府世子的爵位。苏贞百里感觉怪怪的,总觉得这位吴大人和自己很像,都是武勋世家出身,最后却走了文路,关键是都是旗人出身,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满八旗,一个是汉八旗。
南书房内,康熙坐在几案后,看着手里的折子有些犹豫。这是礼部递上来的,附带的还有一份是苏贞百里的谢恩折子。康熙看了,对第一条和第二条都不甚在意,唯独第三条让他甚是犹豫——苏贞百里想要恢复旗籍。礼部上奏说没有先例可循,其实是故意找的托词,当年多尔衮一族被顺治褫夺一切爵位,族人被全部开革出旗,康熙上台后虽没给多尔衮平反,却也恢复了其族人的旗籍,如今轮到苏贞百里了,如何就成了没有先例可循了?礼部这是不想得罪人啊!康熙琢磨着,估计是太子和八阿哥那边闹的幺蛾子。原本老四家的大格格和靖襄侯府的二小子联姻,就是想给老四找个帮手,同时也好制衡八阿哥,防着将来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看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康熙冷笑一声,那笔批了几行字:靖襄候阿克敦公忠体国,教子有方,着即晋为三等公,赏赐嘉勇封号。其子百里有才名,前虽有小过,然不掩其忠。朕小惩大诫,以为世人榜样,观其已幡然醒悟,甚慰朕心,着恢复所在旗籍并一切权职,特命有司速办,不得迟疑。随后便让值班大臣速办,当值的正好是张廷玉,见了康熙的批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又有些羡慕。别人上书谢恩并请封,朝廷一般也就给个六七品的虚职罢了,撑破天给个从五品的便已经是祖上积德了,若能得个五品的封赏,那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报。不过这些在阿克敦的封赏面前都变成渣了,原本侯爵就是超品了,这种爵位的请封一般是赏赐俸禄,或食双俸,或食三倍俸禄,或赏赐田庄,根本没有晋升爵位的,跟不要说一次升两级,直接跨过一等侯爵,封为三等公爵,要知道当年鳌拜权倾朝野,身上也不过是二等公的爵位。何况这次皇上还特意赏了封号,这就更不一般了,有爵位无封号,不过是个闲置的勋爵,上不得台面,有爵位有封号才是正儿八经的勋爵,是真正的超品爵位,也体现了皇帝对你的信任和宠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吴大人本命吴英,山东登州人士,康熙四十二年甲申科榜眼,祖父吴士来隶属汉八旗,早年从龙入关后,曾任登州总兵,后升任山东提督,父吴敬学以蒙荫任莱州守备,后任胶莱道都司,康熙三十一年任青州参将,康熙三十五年因剿匪有功,调任海州游击,未及赴任,山东又爆发了“王七叛乱”,白莲教聚众上万围攻泰安,朝廷急调吴敬学为济宁参将,负责保护大运河通畅,朝廷平定“王七叛乱”后,以护卫交通,转运粮秣有功,调任天津参将,护卫京畿安全,康熙三十九年以治军卓著得兵部考评优异,升任通州大营汉八旗副将,统帅所有驻通州的汉八旗兵将,上任半年,因其父去世,上表丁忧守丧。其后便不再出仕,丁忧期满后,朝廷曾征召其任东昌府参将,被其以奉养老母为由拒绝,直到康熙四十二年其子吴英一举考中甲申科传胪,这才让康熙又想起了这位治军卓越的人才,亲自下了圣旨,起复其为江宁将军,兼任操江总兵,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江最高军事长官,同时控制着整个长江水师,是康熙亲封的二等勇国公,所以吴英作为吴家长子,身上也有着国公府世子的爵位。苏贞百里感觉怪怪的,总觉得这位吴大人和自己很像,都是武勋世家出身,最后却走了文路,关键是都是旗人出身,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满八旗,一个是汉八旗。
南书房内,康熙坐在几案后,看着手里的折子有些犹豫。这是礼部递上来的,附带的还有一份是苏贞百里的谢恩折子。康熙看了,对第一条和第二条都不甚在意,唯独第三条让他甚是犹豫——苏贞百里想要恢复旗籍。礼部上奏说没有先例可循,其实是故意找的托词,当年多尔衮一族被顺治褫夺一切爵位,族人被全部开革出旗,康熙上台后虽没给多尔衮平反,却也恢复了其族人的旗籍,如今轮到苏贞百里了,如何就成了没有先例可循了?礼部这是不想得罪人啊!康熙琢磨着,估计是太子和八阿哥那边闹的幺蛾子。原本老四家的大格格和靖襄侯府的二小子联姻,就是想给老四找个帮手,同时也好制衡八阿哥,防着将来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看来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康熙冷笑一声,那笔批了几行字:靖襄候阿克敦公忠体国,教子有方,着即晋为三等公,赏赐嘉勇封号。其子百里有才名,前虽有小过,然不掩其忠。朕小惩大诫,以为世人榜样,观其已幡然醒悟,甚慰朕心,着恢复所在旗籍并一切权职,特命有司速办,不得迟疑。随后便让值班大臣速办,当值的正好是张廷玉,见了康熙的批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又有些羡慕。别人上书谢恩并请封,朝廷一般也就给个六七品的虚职罢了,撑破天给个从五品的便已经是祖上积德了,若能得个五品的封赏,那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报。不过这些在阿克敦的封赏面前都变成渣了,原本侯爵就是超品了,这种爵位的请封一般是赏赐俸禄,或食双俸,或食三倍俸禄,或赏赐田庄,根本没有晋升爵位的,跟不要说一次升两级,直接跨过一等侯爵,封为三等公爵,要知道当年鳌拜权倾朝野,身上也不过是二等公的爵位。何况这次皇上还特意赏了封号,这就更不一般了,有爵位无封号,不过是个闲置的勋爵,上不得台面,有爵位有封号才是正儿八经的勋爵,是真正的超品爵位,也体现了皇帝对你的信任和宠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