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以贷兼赈-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今日的苏先生见众人都来到了,没有多说什么,便直接给出了策论题目,让学生讨论回答。宋玉自然知道,苏先生也是想看看这些子弟这些时日学习成效如何。而今日的题目也算得上眼下政事。便是那知府大人的赈灾方略,以贷兼赈,灾民自解。

    虽然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过并非针对学堂的士子,士子策略考虑的都是治国方略,时下利弊,故而对于这些政策,公开讨论自然不出什么问题。

    虽然这次的灾情对金陵无甚影响,这位知府大人也是竭尽全力恢复了城中秩序,每天也都有布施粥米,救济难民。不过听进城的人带出来的口信,许多人对知府大人的八字赈灾颇有微词。

    不过好歹都住江陵城中,也无需外,出这城中的快速恢复还是有功的,且家族雨知府或多或少都有些交情,这些士子虽然有些意见,但是也给足了面子。

    想“诸位,以贷兼赈,想法自然是好的,不过太理想了。”

    发话的便是沈括。

    “在下是从外地途经江陵,四方灾民都向江陵而来,以目前看来,灾民只会变多,不会减少,以贷兼赈怕是难以维持。”

    “先生是何意思,自开国以来,旱灾,水灾,不都是靠国家赈粮度过吗,先生有何良策?”

    “良策倒不好说,不过这八字方略,却又几处弊端。”

    “其一,便是贷粮,灾民本无物,何以贷粮,纵容有些薄物,米行也必然会坐地起价。”

    “其二,赈灾粮是否足够,府衙的赈灾粮若是不足,何以为继?”

    “其三,外地流民闭门而不济,必起民怨。”

    “其四,灾民久受救济,必有依赖。”

    “其五,凡有灾必有恶疾,若未防护,必肆虐全城。”

    沈括娓娓道来,分析的倒是很全面,众士子听了,也觉得婆有道理。宋玉自然是知道沈先生的才能的,上次见面,就已经和沈先生谈论过一次,而且沈先生又有治理经验,并非这些书生可比。

    “先生既然如此了解政策利弊,可有赈灾良策?”

    “良策到算不上,不过几点经验之谈。”

    沈先生又讲解了如何管理,如何调配,如何安顿外来灾民,如何限制米行坐地起价。讲的很细致,不过认真听的人也就苏先生,宋玉,宋珏几个人。

    宋玉是知道的,这些读书人也就待在江陵城中,外面的灾情这些人是定然不会了解的,还有那些米行,官员调配之类的细则他们是不会明白的。

    “堂兄,这位沈先生你怎么看?”旁边的宋珏问道。

    “你觉得呢?”

    “我觉得他挺厉害,特别讲到米行那一块怎么限制,本来我还想做点买卖,真要按他的办法,也就赚不到钱了。”

    “沈先生在这一方面却是个高人,而且他对格物颇有研究,你倒是可以学习一番。”

    “还有,这灾民的钱,还是别赚吧,你又不缺钱。”宋玉想了想,还是得提醒这个堂弟不要胡来。宋玉知道历史上多少商人逐利,在这赈灾上贪心没有好下场。毕竟是堂弟,且这个宋珏还有点意思,比这些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书生要精明的多。

    讨论完毕,苏先生是肯定了沈括的发言的,做了一点评书之后,接着又讲解孔孟。

    不过在回去的时,苏先生留住了宋珏。

    “苏老,今日有何指教?”宋玉询问。

    苏先生看着宋玉,正声问到。“眼下这江陵,你觉得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