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聚会,定时要去的,不过眼下怕不得闲了,若得空闲,必和两位一同往之。”宋玉没有接受梁山的邀请,也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是模棱两可的回答着,如果再出现个马文才,岂不是和传说一样,他可不想搅和到三人的爱情纠葛之中。
此刻,中年夫子见众人坐定完毕,轻咳了几声,示意大家安静,便开始了讲经之道。
中年夫子首先便问了众人读了那哪些书,底下的人众说纷纭,有回答读诗的,有读孔孟的,有读中庸的,然后夫子便从这些经典之中寻章摘句,讲解意理。
宋玉其实有些看不起这些腐儒的,不过对这位教书先生倒是有些钦佩,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他能断定这位先生以前的官位不小,中年人对孔孟的解释往往不局限于书面上的道理,深得孔孟的变通和中庸之道,在谈到治国与吏治的时候,他反而不太推崇士大夫的仁治。而学生中的主张自然都推崇仁治,认为北宋仁治颇有文景遗风,这位中年先生也并未反对。
随后中年人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汉废百家而独尊儒术而治国,魏晋隋唐,皆为贵族士族治国,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何以治国。不少学子便开始讨论。由于宋朝科举的改制,策论的增加,士子便更注重于历史的得失,国策的议论,学堂之上,这种争辩自然不少。
宋玉懒得参加,便独自一人研究起齐民要术和法家的文章起来。有时候也会偏头看一眼窗外,蘋儿孤零零的站着,有时候一个来回踱步。想着后面该弄点有意思的玩意给她打发,不然让蘋儿一个人傻等,也确实无聊。
其实宋珏公子本来也是要来书院的,可过来好些会儿,宋玉都未见到,想必被什么事情给耽搁了,不过他并不在意,宋玉本来就没有和对一起去秦楼的打算。
接下的几日,宋玉便往来于宋府和书院之间,有时候也会去秦淮河边的那家脚店喝喝茶,听听那掌柜的自卖自夸,也挺有趣。这些天,他也大抵弄清楚了那位中年夫子的名字,姓苏名颂,以前是江陵的知府,也是王安时、宋钦若的好友,这也是他让蘋儿从太夫人那问来的,大部分比不知道。豫章书院的学生只觉的这位夫子不一般,恭敬他为苏老。
宋玉每日来得都比较早,其实是和苏老有过几次谈话的,主要是他是现代人,对于古文的理解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这中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读起来更是费劲。本着有老师不用就是浪费的原则,有时候他也会向苏老请教一番,不过请教的大多是法家之言。
苏老对宋玉不读孔孟而读韩非倒是有些诧异。宋朝为官,还是以儒家学说为多,习法家之学便如同走了邪路,科举及第便是难了。不过苏老还是会传授古代法学的要义,并未视他为异类。
而宋玉请教苏老其实也是有私心的,宋钦若为京官,这江陵便是知府的天下,认识一下前知府大人,刷一刷存在感倒也并是不什么坏事。
而雨天,宋玉便被困在府中,不得外出。江陵多雨,一到雨天,就连续几天不得出去,毕竟这是古代,下起雨来,路面湿哒哒的,便不得行走了,只得与蘋儿在书房中。他想起上次起蘋儿一个人在书院等候自己的无聊,便在这雨天空余之际,把以前学过的西厢记写成小故事,蘋儿也是习得几个字的,想着如果小丫鬟无聊时看看,也可消磨的些时间。
“小少爷,那位苏先生很厉害吗?最近小少爷经常去他那请教呢。”蘋儿估计现在的宋玉和以前有些不一样,所以有些疑惑。
“嗯,这位苏大人确实有些不一样,很厉害的。”宋玉和苏老几次交流之后,愈发觉得苏老的法家要义领悟深刻,是个大才,不过他的记忆中,却想不起宋代这个苏大人,毕竟他不是历史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此刻,中年夫子见众人坐定完毕,轻咳了几声,示意大家安静,便开始了讲经之道。
中年夫子首先便问了众人读了那哪些书,底下的人众说纷纭,有回答读诗的,有读孔孟的,有读中庸的,然后夫子便从这些经典之中寻章摘句,讲解意理。
宋玉其实有些看不起这些腐儒的,不过对这位教书先生倒是有些钦佩,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他能断定这位先生以前的官位不小,中年人对孔孟的解释往往不局限于书面上的道理,深得孔孟的变通和中庸之道,在谈到治国与吏治的时候,他反而不太推崇士大夫的仁治。而学生中的主张自然都推崇仁治,认为北宋仁治颇有文景遗风,这位中年先生也并未反对。
随后中年人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汉废百家而独尊儒术而治国,魏晋隋唐,皆为贵族士族治国,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何以治国。不少学子便开始讨论。由于宋朝科举的改制,策论的增加,士子便更注重于历史的得失,国策的议论,学堂之上,这种争辩自然不少。
宋玉懒得参加,便独自一人研究起齐民要术和法家的文章起来。有时候也会偏头看一眼窗外,蘋儿孤零零的站着,有时候一个来回踱步。想着后面该弄点有意思的玩意给她打发,不然让蘋儿一个人傻等,也确实无聊。
其实宋珏公子本来也是要来书院的,可过来好些会儿,宋玉都未见到,想必被什么事情给耽搁了,不过他并不在意,宋玉本来就没有和对一起去秦楼的打算。
接下的几日,宋玉便往来于宋府和书院之间,有时候也会去秦淮河边的那家脚店喝喝茶,听听那掌柜的自卖自夸,也挺有趣。这些天,他也大抵弄清楚了那位中年夫子的名字,姓苏名颂,以前是江陵的知府,也是王安时、宋钦若的好友,这也是他让蘋儿从太夫人那问来的,大部分比不知道。豫章书院的学生只觉的这位夫子不一般,恭敬他为苏老。
宋玉每日来得都比较早,其实是和苏老有过几次谈话的,主要是他是现代人,对于古文的理解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这中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读起来更是费劲。本着有老师不用就是浪费的原则,有时候他也会向苏老请教一番,不过请教的大多是法家之言。
苏老对宋玉不读孔孟而读韩非倒是有些诧异。宋朝为官,还是以儒家学说为多,习法家之学便如同走了邪路,科举及第便是难了。不过苏老还是会传授古代法学的要义,并未视他为异类。
而宋玉请教苏老其实也是有私心的,宋钦若为京官,这江陵便是知府的天下,认识一下前知府大人,刷一刷存在感倒也并是不什么坏事。
而雨天,宋玉便被困在府中,不得外出。江陵多雨,一到雨天,就连续几天不得出去,毕竟这是古代,下起雨来,路面湿哒哒的,便不得行走了,只得与蘋儿在书房中。他想起上次起蘋儿一个人在书院等候自己的无聊,便在这雨天空余之际,把以前学过的西厢记写成小故事,蘋儿也是习得几个字的,想着如果小丫鬟无聊时看看,也可消磨的些时间。
“小少爷,那位苏先生很厉害吗?最近小少爷经常去他那请教呢。”蘋儿估计现在的宋玉和以前有些不一样,所以有些疑惑。
“嗯,这位苏大人确实有些不一样,很厉害的。”宋玉和苏老几次交流之后,愈发觉得苏老的法家要义领悟深刻,是个大才,不过他的记忆中,却想不起宋代这个苏大人,毕竟他不是历史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