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背靠大树好乘凉

加入书签


    系统既然已经认定段飞完成了任务,自然是因为匈奴大军肯定已经铩羽而归啦。“铁竹竿儿”他们还没有回来,这个消息自然还没有传回营地,这就给了段飞在陶勇面前装逼的机会。其实依照段飞的猜测,被吓破胆的朵利估计短时间内已经没有了再次南下河西的勇气。接下来段飞的行止不会再有什么变化啦,前往天水认祖归宗也变成了当务之急。

    不过在入关之前他还要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是陶勇、霍纲这一部人马的安排,虽然招揽他们的话还没有挑明,但是陶勇和霍纲已经明显流露出认段飞为主的意思。他们二人的心理很好理解,那就是华夏人惯有的思维——“背靠大树好乘凉”!寄人篱下的憋屈导致他们想在乱世之中给自己的弟兄们找到一个可以“罩着”他们的大树,而拥有连陶勇都望尘莫及的强大武力以及大汉名臣之后身份、又能搞来大批精良武器、马匹装备、粮草辎重的段飞自然成了他们“主公”的最佳人选,所以段飞完成“收服玉门关守军”的任务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现在的关键是被赵岐调走的王景那一曲人马,他们虽然名义上还是陶勇的部下,但是现在毕竟已经到了敦煌郡太守赵岐的麾下,万一赵岐为了让王景为他出力而给他许诺了什么,再想要把这一曲精锐收回来可就有些麻烦了。段飞当然不愿意将这五百多百战精兵拱手让人,更何况这还是系统交给他的任务呢;事实上在王景率兵赶到敦煌县城之后,大喜过望而又手中无人可用的赵岐就给了王景一个“敦煌郡代理郡尉”的官衔,还给了他一座五进的豪宅作为安身之所,拉拢之意已经很是明显。这件事儿陶勇早就已经得到了王景的汇报,只是陶勇还没有来得及给段飞说,段飞要是知道了这事儿会更忧心;其二是该如何部署召唤过来的两千“背嵬军”精骑,时机和地点可是要花费他一番心思的,安排不当的话可能会显得有些突兀,凭空多出来两千多百战精骑如何能不让人怀疑?

    陶勇闻听段飞这一番既是关心又有些试探意思的话,心中不由一喜,长叹一声说到:“现在凉州大乱,朝廷自顾不暇,哪里还会有人想到我们这一路边军?自从几年前‘河仓城’的守军和粮草被朝廷调走的那一刻起,我们玉门守军实际上就已经被抛弃了。我之所以还坚持驻守在玉门关,除了尽到一个大汉边军将领的职责,不愿看到凉州各郡百姓受到胡人侵害之外,还因为我陶勇的祖父、父亲的尸骨都埋在这里,这个地方是我们这些人的根儿。段公子,我陶勇虽然是个粗人,却也看得出您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如不嫌弃陶某粗笨,陶某原为公子牵马坠蹬,做公子一名马前卒。只希望公子能够善待玉门关这帮弟兄,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归宿,还凉州百姓一个安康生活。。。。。。”

    段飞神色严肃地点头说到:“邦杰兄能够做出这样正确的选择,吾心甚慰。请邦杰兄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我段飞的为人。玉门关这班子边军弟兄都是咱汉家英雄,我段飞这一生最敬佩的就是他们这样的英雄好汉。自今日起,我段飞不仅是他们的主公,更是他们的兄弟。我不仅会给兄弟们一个好的归宿,还凉州百姓一个安康生活,还会给普天下的老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陶勇听完段飞这句话,“嚯”地一声站起身来,随后就“噗通”一声拜倒在段飞面前拱手说到:“主公在上,请受属下陶勇一拜!我代玉门众弟兄感谢主公收留之恩,从今往后,属下和弟兄们唯主公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铁竹杆儿”带着手下五十个斥候也回到了这个临时营地。陶勇向他们说明自己已经拜段飞为主,让他们跟随自己参拜主公。“铁竹杆儿”等人对于陶勇这个决定并没有露出意外的神色,可见他们对于自家都尉大人拜入段飞门下也早就有了思想准备,这也是他们大家的共同愿望。众人重新见过段飞之后,段老大他们也已经做好了晚餐——段飞为了犒劳“铁竹杆儿”他们,这顿晚餐除了传统的烤全羊之外,还特意奖励他们两条牛腿。那个时代还没有炒菜,烹饪用具大多以鼎、罐等青铜、陶瓷制品为主,主要以炖、烤、蒸、煮的方式烹制食物。这倒不是古人不会炒菜,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的条件。毕竟铁是一种紧俏资源,盐铁的制作和销售都由官府专营。当时的冶铁技术还十分落后,全国的产铁量都不及后世一个小型钢铁厂的产量,光制作农具和军械铠甲都不够,哪里能够再有富裕的钢铁去制作铁锅?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可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